韩国创业板是以培育创业型企业为目的的韩交所创业板市场,成立于1996年,其在韩国政府政策的扶持及韩国IT产业的迅速增长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成功的创业板市场之一。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盟2008年的统计资料,截至2008年上市公司有1000余家,韩交所创业板市场的成交量及换手率仅次于美国纳斯达克。但是在韩国创业板成立之初,它的各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不是十分完善,同时上市门槛也非常低。
依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广创业板的品牌,韩交所已经开始将创业板的退市要求严格化,并建立起更为实质性的退市制度。这一教训中国创业板应该要注意。一定要在创业板正式推出之前做好各方面充足的准备,将每一个规章制度落实下去,不要犯KOSDAQ的错误。
韩国创业板的教训警示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创业板时必须重视制度建设。韩交所从2006年起开始推动中国企业赴韩上市的工作,截至2009年,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绝大部分来自中国。
在韩国上市的外国企业不是很多,每上一家都是韩国各大媒体的焦点。举例来说,在韩国上市的第一个企业三诺,当时在韩国的影响非常大,其在深圳不是很起眼的公司,但是通过在韩国的上市使其在媒体上的曝光率非常高,广告效应更是无法用钱衡量。
但是目前来看,在韩交所上市的公司的信息披露仍全部用韩语,投资者寻找公司的披露信息不是很方便,降低了公司与非韩国区投资者的沟通效率及效果。
在韩交所上市还有一些比较吸引人的亮点,包括承销费、会计师费、保荐费、市场推介费、律师费及向交易所缴纳的上市初费等在内的发行成本,还有维持成本包括支付给交易所的上市年费、支付给会计师、律师、券商等的中介费及媒体披露费、市场推介费等。
韩交所成本为集资额的5%~7%,新加坡是8%~12%,美国是10%~15%,以KOSDAQ (科斯达克)与NASDAQ (纳斯达克)相比,科斯达克的上市费用约为3.9万元人民币,是纳斯达克的1/20,然而上市公司所缴纳年费为4500元人民币,是纳斯达克的1/46,均属于新市场中最低的标准。
2009年中国创业板已经上市,按照中国创业板上市条件要求,深圳的上市后备资源有几千家之多。从深港两地合作看创业板发展!
香港创业板成立之初的发展可以说是颇为成功的,但当时由于网络科技股泡沫的破灭,造成很多创业板公司的股价连番受挫。加之当时创业板对于上市公司的要求过于宽松,不少公司因经营不善出现亏损,甚至长期停牌,使得该板流动性长期委靡不振,导致前往创业板上市的公司数目不断下降。
鉴于此,港交所将创业板重新定位为跃升至主板的踏脚石。引入新的数量化,上市要求,提高了创业板上市门槛,降低了申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所需费用,简化了转往主板的程序。内地推出创业板不会削弱赴港上市的吸引力,未来深港两地将有更大的合作空间。
港交所发言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创业板市场可以为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主板以外的融资平台,相信每个市场会根据其发展及需要采取合适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