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上市公司把非经常性收益堂而皇之地列入业绩之中,报表好看了,但对于投资者的风险却加大了。据对近几年的年报分析,许多上市公司均受到非经常性损益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还有一部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利润明显减少,这说明非经常性收益对大部分公司业绩起到了提升作用,换句话说也就是业绩的含“水”量明显。2001年,嘉宝实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与扣除前相差-392%,公司一下子从0.013元/股的微利状态变成-0.038元/股的亏损户。ST黄河科,扣除前为0.355元/股,扣除后变为-0.44元/股,前后相差0.79元。即使在2007年,虽然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度提升,但相当大一部分属于非经常性收益的虚增。统计数据显示,深圳股市主板上市公司2007年中报加权平均的每股收益比2006年同期增长82.53%,实现了每股收益0.195元。
然而仔细分析每股收益构成,我们却不难发现背后隐藏的问题:首先,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每股投资收益和每股营业外收入的合计为0.0638元,占每股收益的比例为32.7%,比2006年中期上升了0.0348元,对总体经营业绩的贡献较大;其次,每股主营业务利润和每股营业利润分别增长25.33%和70.39%,增长幅度低于每股收益;再次,来自非主业的每股投资收益却增幅高达159.01%,每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增长158.73%。这表明2007年半年度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大幅提升与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增长密切相关。如果上市公司盈利过分依赖股价上升而非核心业务的增长,一旦股市回落,将令不少公司盈利受到影响。
引起大多数公司利润增加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因资产转让带来的效益,包括固定资产出售、股权转让、债务重组收入,这一类多半可以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而收益的源头又多来自于大股东等关联方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这是“亲戚”为公司创造的利润来源。如ST石劝业大股东大笔一挥,将上市公司所欠债务勾销,面临退市危险的石劝业在最后一天进账2000万元,大大舒了一口气;同样慷慨的还有ST黄河科的大股东和关联企业,一举免掉了上市公司5600多万元债务。
另一类来自于“亲戚”的范围之外,一般是与公司不相干的社会公众、政府等给公司带来的效益,如新股申购冻结利息、临时性补贴收入等。国投原宜获得补贴收入1500万元,金泰发展也公告所缴地方税将全部返还,这些都是一笔笔不菲的收入;最惊喜的是张江高科,公司与政府签订了租用协议,可获得巨额租金收入,年度盈利预测也因此由原来的1600万元猛增至6000万元。无论是亲还是非亲,非经常性损益明显的特征就是临时性和非持续性。临时性使这类收益特别是资产转让收益往往缺乏实质的现金支撑,收益只是账面上的划转,仅仅充当暂时粉饰报表、掩盖苍白业绩的角色,公司经营状况依旧,业绩增长没有持续性。
有鉴于此,1999年中国证监会在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中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在年报中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此让投资者比较清楚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此项规定首次实行,立即震撼市场,许多靠非经常性损益支撑业绩的公司立即“原形毕露”。比如ST石劝业靠2092万元的债务重组收益幸免连续三年亏损;珠江控股转让多宗股权,获5200万元转让收益,才避免被划入ST之列。虽然如此,但并不意味着利用非经常性损益操纵利润的现象就此止步了。
从前面的数据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虚增利润的现象实际上是呈继续上升趋势。由于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分期假设来确认的,因此上市公司依然可以控制非经常项目发生的时点,通过非经常性损益操纵报告期的会计利润,或者利用非经常性收益增加报告期的盈利使其达到预期的盈利目标,或利用非经常性损失增加报告期的亏损以避免下一会计年度继续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