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市公司的虚假财务报表五花八门,手法各异,但绝大多数都表现在利润虚假上。我们知道,利润是企业生产经营结果的综合反映,利润指标则是反映企业的经济效益,表明企业在一个经营期间的最终经营成果和考核企业经济发展状况的核心指标之一。投资者通常根据公旬财务报表所提供的利润对所投资的股票定价,根据其盈余水平和未来变动趋势来判断目前及未来企业经济价值,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然而,许多上市公司为了上市圈钱,配股融资,避免亏损与扭转亏损,或者为了树立绩优股形象,大肆伪造与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导致利润指标严重失实,误导投资者进行错误的投资。如郑百文上市前采取虚提返利、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手段,虚增利润1908万元,并据此制作了虚假上市申报材料。上市3年后又采取各种手段,累计虚增利润1.4亿多元。误信郑百文业绩的投资者无一不是高位套牢,损失惨重。
利润操纵虽然深受投资者的反感,受到管理层的打击,但是,许多企业还是乐于此道,其原因就是他们可以从中大捞好处。有的公司是为了在新股发行时提高发行价格而人为拔高利润。由于上市公司在相对固定的流通股额度下,只有提高新股发行价才能在资本市场上筹得更多的资金,而股价的高低又取决于企业每股平均税后净利润和同行业平均市盈率,因此上市公司在准备上市时,都会尽可能地提高企业利润,通过利润指标抬高发行价。有的公司是上市后为了获得再融资资格而操纵利润。企业上市后,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的主要方法就是配股和增发新股,而国家对配股和增发新股都有一定的利润要求,一些企业便按照配股和增发的要求倒过来做报表。另外,有的公司则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甚至是为了获取二级市场的收益,而在利润上做手脚。
操纵利润、粉饰报表是上市公司弄虚作假、欺骗股民的主要形式。其手法很多,包括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差错更正、公允价值计最模式的选用等来调节利润;采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等手段进行虚假债务重组,或进行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来操纵利润;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一次亏够”或在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利用虚假或不实资料将本应费用化的开发阶段支出进行资本化,从而人为调节利润;随意变更合并报表范围,或对合并范围内公司之间的交易不作充分抵消,人为进行利润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