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和次新股,这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板块,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是想把风险和机会的边界探讨更深一步。
如果股票也有粉丝的话,无疑粉银行股的人数远远高于粉次新股的人数。
银行股,从最早的深发展(平安银行),它在历史上的暴涨,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随后的招商银行,也用它傲人的身姿,给价值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做股票的老手都有这个体会,只要是股票市场迎来了牛市,银行股关键时刻从不会让人失望,总是会有行情。银行股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盘子大,容易进出,上千万大资金掉进银行股里,就像石头扔进湖里一样的感觉;第二,绝对价位低,在历史上几元的银行股,都曾经反复出现过,绝对价位低,非常受散户的欢迎;第三,银行股的跌幅,在历史上都是有节制的,砍一半是很不容易的,砍一半的一半那是很少发生的;第四,银行股套住了,只要低位敢补仓,长期死拿下去,历史上是从来不会赔钱的。
以上四个特点,非常吸引散户。低价位,低风险,好进出,能赚钱,无需用脑,符合大多数人的心理预期。
那么次新股呢,暴跌暴涨,暴涨暴跌是它们的常态。首先,次新股,开板价位都不便宜,绝对价位在百元的,比比皆是;其次,砍杀幅度凶狠,从三位数砍到个位数,不是没有出现过;最后,如果是买错了对象,补仓和死捂不一定有钱赚。
次新股,是一个风险很大的板块,也是一个需要用脑去判断分析的板块。这种挑战,无法吸引大多数人。
喜欢做银行股的人,往往认为做次新股的人是疯子,是在博傻。往往会用不屑一顾的眼神,去对待次新股,这种偏见在市场上已经根深蒂固。市场上有三年不要碰次新的说法,在我刚学会做股票时,领路人就曾敦敦教诲过我。
做次新股的人,属于少数派。这些人,在经历过黑暗中惨痛的摸索后,愿意勤奋用脑,发现了投资世界中的另外一扇门。做次新股的老手,会用悲悯的心去看待那些专做银行股的人,那是一群不愿意用脑的人,害怕风险的人,不愿与时俱进的人。
做次新股的人不一定就是激进派,但专做银行股的人一定是保守派。用脑和不用脑,一定是少数人和多数人的区分的标志。
做银行股的人当然不需要用脑。生意已经固化,利率被国家管控,创新举步维艰,信用被国家背书。各个银行股之间的区别,仔细去甄别,也只是五十步和一百步的区别而已。所以银行股唯一的方法,盯住一个目标,便宜买进,死捂长拿,如此而已。个人主观能动性,在银行股的投资上,并没有多大的余地。
再看看次新股。盘子大小不一,生意属性千恣百态,绝对价位千差万别。参差多态的次新股,如果不学会用脑去甄别,很容易茫然失措。
首先,生意好坏的区分,绝对需要各种知识的储备,绝对需要逻辑推理的过程;其次,次新股开板价高高在上时,估值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懂估值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短时间无法具备这种能力。
所以,投资次新股,不贮备知识,不动脑分析,是注定失败的。这个艰难的过程,需要人如蝶化蛹,蜕变自己。有难度的东西对很多人是没有吸引力的。
投资要取得成功,不仅仅要去懂得银行股,因为这个板块是大行情的一个风向标,在每一次大牛市里,银行股从来都起锚定的作用;更加要去懂得次新股,因为大黑马从来都是从这个板块里跳出来。当银行股步履蹒跚地涨个几倍的时候,次新股中的黑马已经冲向了几十倍上百倍的顶峰,在每一次的大牛市里,次新股中的黑马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当银行股大跌的时候,次新股往往跌得更惨;当银行股不跌的时候,次新股依然还会跌;当银行股大涨的时候,次新股一定涨得更远;当次新股大涨的时候,银行股很多时候会原地不动。
从机会的选择上来看,银行股出现一次机会的时候,次新股可以出现连续三次以上机会;从回报上来看,银行股在漫长的半年时间里,给出3成的盈利就算是慷慨的时候,次新股往往用一倍两倍的上涨来报答投资者。为了应对不可测的风险,专门投资银行股的人实际上牺牲了机会出现的频率。
如果说银行股是一个乖女儿,那么次新股很多时候是个坏孩子。有脾气的坏孩子和文静的乖女儿,好像是一个世界不可调和的两极。但我从来没有把它们两者隔裂开,在我的世界里,总是把它们统一在一起,银行股和次新股如何统一呢?
用银行股投资人的保守心态去择时,当银行股连续跌上10周时,往往次新股的风险临近释放。
用银行股的止跌,去判断次新股的风险释放程度。当银行股开始转强以后,尖头下杀的小特新股,往往出现重要低点。
用银行股的砍杀幅度,去判断次新股的质地。当银行股砍杀一半,砍杀幅度远远小于一半的那些次新股,往往藏下好种子。到里面去挑选,很多时候不会错。
用银行股的涨幅,去判断次新股的头部。当银行股都已经连续涨了几倍时,就到了次新股落袋为安的时刻了。
用银行股投资人的心态去看次新股,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风险性。我如何解决次新股这一难题呢?对生意做重点判断,只选择生意最特别的次新股,利用估值避开可能的凶狠砍杀。当然这个解决过程,需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不经过训炼的人,不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