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实战法则:韬光养晦有什么不好
韬光养晦是一种在形势和时局智时处于不利己方的情况下,故意示弱来掩饰自己图强动机,以免引起故手警觉而不利己方静待今后出现的有利时机的一种谋略。
历史上最为著名和经典的韬光养晦的故事自然要数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者酒论英雄”了。煮酒之时,曹操势力强大,而刘备实力较弱,空有“夺天下兴汉室”的抱负,无奈暂时还无法与曹操的势力相抗衡,时时处处受其职肘。于是,刘备便夹紧尾巴做人,每日装作无所事事,只顾饮酒种菜,显得没有任何理想抱负。“论英雄”便发生在了曹操考量刘备雄心与胆量的一次酒宴上——当时,曹操问刘备:当今天下谁能称得上是“天下英雄”,刘备不敢答,曹操却直旨道:“当今世道下的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两个人能够称得上!”这句话可把刘备惊吓得不由自主地碰掉了手中的筷子,生怕曹操真的看穿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幸好这时有一道震得地动的喃天霹雳在天空划过,刘备才掩饰说是怕打雷而吓掉了筷子,从而消除了曹操对式的疑心和戒心,误认为一个连打雷都害怕的人还能成就什么大的事业。可后来,善用“韬光养晦”之术的刘备却成就了足以抗衡曹操的三足鼎立之势。
也许是得了“韬光养晦”的夏经,在股市中的市场主力,也常常会为了低位吸筹,能荡洗筹而有意制造疲弱的氛围来掩盖其拉高的意图和涨升的锋芒。真正是博弈双方中的一方高手,决不会在条件不成熟,时机未到来时,轻易炫耀自己的智谋与实力:有时为了造成以退为进的目的,故意以示假示弱的方法来麻痹敌手,以便已方积蓄力量,以期将来后发制人。整个过程有那么一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味道。结果往往会收到伺机给敌手以措手不及的打击功效。
正因为,较猾如主力者会使用“韬光养晦"之术,所以善良的投资者越临近市场的重大底部越得小心才行。因为主力要在底部收集到足够多的廉价筹码,他们就要依靠打压市场来崩溃投资者仅存的一丝持股信心:即使底部已然来临,但仍要给中小投资者造成这样一种假象,那就是一就算是有再多的利好消息,接二连三地出台,也还是拒绝上涨,从而造成一种越到底部越对利好麻木的效应。等到广大中小投资者对市场信心荡然无存之时,主力“韬光养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为届时中小投资者非但不会在底部位置同其进行同步建仓而发生争抢筹码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有可能发生的现象是一绝望的中小投资者在濒临崩淡的心态下会不计成本地杀出本已套牢的筹码,白白将廉价筹码拱手送到主力的怀中。所以市道越弱越得警惕,因为韬光养晦的主力们早己悄悄地磨起了上涨的快刀,大盘变盘在即了。此时,不但不是绝望卖股的时候,反而是大着胆子与韬光养晦的主力们共舞的时候。
也正因为,盘中狡猾的个股主力深谙“韬光养晦”之道,所以善良的投资者不应陷入“唯成交量论"的误区,而忽视主力利用成交量散兵坑的形态来构筑潜伏底的事实。大多数投资者都爱好以成交量作为判断主力是否真正启动个股上涨序幕的信号与标志,因此,他们宁可在成交量已经较底部放大许多,股价离底部也上涨许多的相对高位追买,也不愿意同“韬光养晦”的主力一道、在个股成交量处于稀疏状态中甘做耐心低吸“廉价筹码的有心人”。所以从成本和风险的角度来考虑,不去“韬光养晦”,而去“趋炎附势”地跟着成交量的放大与缩小决定进与退,买与卖的时机与节奏,是很不科学,也不明智的。事实证明,绝大多数会做行情,会做大行情的主力都是在长时期内营造个股成交量散兵坑、构筑历史性潜伏底的高手,也正因为市场主力“韬光养酶”的计谋操作得法,故而在其耐心收集筹码时,大多数中小投资者会观察不到这些个股成交量时而放大、时而缩小的变化现象,因而才会在其将来涨起来的某一日某一刻为自己没能洞黎先机而懊悔不已。
“谦受益,满遭损",深知个中道理的主力故而常会以韬光养晦的姿态与面目示人,所以,也唯有那些能识破主力“韬的是光,养的是晦”这一真面目的投资者才能透视到其真实动态,而有效拿捏好与主力共进退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