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而为”是大家熟悉的一种操作方式,可如何才能达到顺势?这却是一直困扰投资者的问题,因为许多投资者由于相信顺势而为的操作等待出现多头后介入,却更多的是买在,从而也让许多投资者们对顺势而为的操作产生了疑惑。
其实顺势而为的实战买点讲究的是:及时在股票出现拐点向上的时候立刻介入,从而把握最低的追涨;及时在股票趋势出现拐点向下的时候立刻抛出,从而把握最最高盈利效益。
本着这种理念,并不是简单的和逃顶, 而是寻找 “趋势拐点”。
既然“没有只涨不跌的股市,也没有只跌不涨的股市”,那么在下跌过程中或上涨过程中就会出现的拐点。那么当趋势拐点出现的时候介入股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赢利模式。关键是这个趋势拐点该如何寻找?
分析是技术分析重要组成部分
1.价涨量增顺势推动:即为涨升之时,当天的成交量需有“配和性”的增加。既称配合性的增加,就是指数小涨时的成交量需比昨日小量略增,或维持原状少有增减;指数中红或大涨时,则成交量必需有明显的增加。此为市场人气聚集的表现,也即技术性上所谓“行进换手”的调节。上述增加情形需要具有理性的幅度,不可于长红线之余的成交量即告骤然大增,如此反而会引起持股者的心慌,而认为是拉高出货的现象。
2.价增量减呈现背离:该现象与上述原则,即一般所谓的“曲高和寡乏人跟进”。该种现象大多产生于反弹行情之中,是多为套牢或中的有心人介入维持,或为短空回补所致,不宜冲高跟进;但若第二天仍续上涨,而成交量已经增加时,则量减的当天可视为浮额已少的现象。
3.价跌量增有待观察:该现象即为指数下跌之时,当天的成交量未见配合减少反而增加,这种背离的情形或有下述几种情况。 (1)指数原先涨升已多,刚从高档滑落之时的成交值大增,此时不论下跌当天是否有着很长的上影线,均可视为主力大量出货所致,次日不管行情是否再度穿逾高点涨升,均宜趁机先行了结;而若次日开盘后,股价即一路滑低时,也不可等待反弹抱股不放,因为在此种情况下,通常股价多愈抱愈低,终致弄得亏损累累老本无归。
地量意味沣出现,发出分批信号
当股价(或大盘行情)不断盘跌较长一段时间,市场出现价格下跌,逐步萎缩, 反映市场抛售的投资者开始惜售,抛售力量逐步减少,每日成交活跃程度下降,部分持股 者对行情下跌产生恐惧与悲观。当成交量越来越少,出现一段时间以来最低成交量,则意 味着市场该抛售的投资者基本上抛售完毕,持有的投资者要么深套--死猪不怕开水烫,干 脆不抛,要么是坚定看好该股或行情的投资者。地量意味着卖方力量基本耗竭,股价(或大盘行情)将筑底回升。地量的出现是相对某一段时间以来的成交量变化而 言,时间越长内 出现的地量往往意味沣这个底部越大,发出的买入信号越可靠,获利的空间与机会越大, 时间越短内出现的地量则意味着这个底部为阶段性底部,发出的买入信号可靠性下降。
(一)“地量见底”的成交量判断
“地量见底”的形态一般是成交量处于阶段新低、股价处于阶段新低的情形。这时往往是股价疲弱到极限的表现。说明在如此低的价格位置,由于亏损较大,持仓方割肉卖出的意愿已非常低;同样,由于股价表现不佳,极少有人关注,买入量也很低。这时虽然可以说是地量,但股价的冲击系数很低,一旦成交量稍微放大就能够使股价大幅上涨或大幅下跌。所以,在没有成交量放大之前,是不能确认“地量见底”的。只有在“地价地量”的形态出现,随后出现放量上涨(确认是买方主动性买盘增加)的情形时,才能真正确认地量见底。
那么,在设置股票池模型的时候,我们应怎样设计转移条件才能捕捉到此类个股呢?
通过直接输入公式的模式,我们可以设置如下的条件:
(二)“高度活跃”个股的成交量判断
整体上而言,大部分中短线强势股在启动初期都有极高的成交活跃度。放量大涨意味着股价出现启动的迹象时候,大量的场外资金高位买入意愿较强。如果这种买入行为大资金所谓,则后续继续活跃的可能性就比较高。作为短线投资行为而言,跟中此类个股,往往其短线的收益也相对较强。(当然,追涨只能在平稳上涨的市况中进行,下跌市则有较高的风险)。
那么,怎样才能通过股票池锁定此类短线极为活跃的个股呢?如果我们一最近3日成交均量大于最近20日成交均量2倍,大于最近半年(120日)成交均量的二倍,股价三连阳上行作为判断的转移条件的话。我们可以把公式描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