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份股的等权重指数,是指标的指数采用等权重编制方法,赋予每个指数成份股相同的权重,并通过定期调整,确保单个成份股保持权重的相等。
以往指数基金的标的指数多采用市值加权的指数编制方法,即以上市公司市值计算成份股权重。
等权重指数基金或成为未来指数基金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方向。
等权重指数编制方法的优势
与市值加权编制方法相比,等权重指数编制方法有两大优势:一是规避了市值加权指数编制方法中,成份股市值越大,权重越高的现象。市值加权指数以成份股市值为加权因子,成份股市值越大,其在指数中权重越高。而股票市值又等于股本乘以股票价格,也就是股票价格越高,该股票在指数中的权重也越大。这有悖于价值投资原则。等权重指数编制方法则赋予指数成份股相同的权重,并通过定期调整机制,对指数成份股进行高抛低吸,将一段时间涨幅过高的股票卖出,从而规避了上述风险。
从实证研究来看,中小市值公司中长期的表现往往优于大市值公司。因而,在一定时期内,等权重指数的表现也能够超过市值加权指数。
传统方法的弊端
部分人担心等权重指数存在定期调整带来交易成本问题以及小股票的流动性问题。但等权重指数对成份股权重的定期调整机制,其带来的超额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交易成本,另外,等权重指数编制方法通常会运用在大盘股指数上,例如标普500指数,其成份股的流动性非常高,一般不会存在流动性问题。
从沪深300(3245.907,-2.62,-0.08%)、上证50、上证180到中证100(2945.237,-7.39,-0.25%),均采用市值加权指数编制,因此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金融股权重过大。以上证50为例,成份股中权重最大的10只股票有7只为金融股,而金融股占整个权重比例就达到51%,这将导致投资者的收益与金融股相关度过大。尽管2010年中小盘基金发行增多,但市场中仍是大盘基金占主角。指数产品看似数目繁多,实则差异度并不大。
事实上,在2009年底,基金公司已经尝试发行等权重的指数型产品。2009年12月29日,国内第一只等权重指数基金博时超大盘ETF成立,该基金以上证超大盘指数为跟踪标的,每只成份股股票占5%的权重,“经过一年多的运作,基本上能够达到我们当时发行时的初衷——等权重可以避免单一股票权重过大的情况。由于指数半年调整一次,20只股票中权重最大的股票不超过7.2% 。而且通过每半年的调整,会将一些涨幅高的股票权重减少,并提高一些相对涨幅较低的股票的权重,也就相当于将估值较高的股票卖出,买入估值较低的股票,这其中蕴含了价值投资的操作。
基金获批
等权重指数基金或成为未来指数基金产品设计的一个新方向。国内首只采用等权重编制方法的指数分级基金——银华 中证等权重90指数分级基金已正式获批,将于近期发行。同时,首只采用等权重编制方法的QDII基金——大成标普500等权重指数基金,也将于近期公开募集。
银华中证90分级指数基金、大成标普500等权重基金(QDII)相继获批,给指数基金带来两股新生力量。
银华中证等权重90指数分级基金采用完全复制法,按照成份股在中证等权重90指数中的组成及其基准权重构建股票投资组合。资料显示,中证等权重90指数由银华基金委托中证指数公司定制而成,由上证50指数的50只样本股和深成指的40只样本股构成,采用等权重方式计算,是国内市场上第一只跨市场的等权重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