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的动态经济学的基本要素
熊彼特的动态经济学过程由3个基本要素组成:创新、企业家和信用。该理论的中心思想是趋于均衡的过程是可适应的。在这个过程中,创新者是改变的媒介。经济体系的所有改变都源于创新。
熊彼特说,创新是应用新思想,将其转换为价值,它包括产品、制造过程、原材料供应、寻找新市场和公司存在方式的更新。标准的经济理论认为进步是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出来的,熊彼特的理论则认为创新具有飞跃性,导致了巨大的破坏和不连续性,即熊彼特的名言“创造性破坏的永恒风暴”。
但如果没有将创新思想转变为产品的企业家,创新可能没有任何意义。熊彼特说,需要有人越过外界的重重障碍,才能实现创新。没有企业家对创新的渴望和意愿,很多伟大的思想就永远不会被实现。后来熊彼特又解释道,伟大企业家所引领的伟大创新,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会繁荣昌盛起来。私有财产的权利、稳定的货币和自由的贸易,都是重要的外界环境因素,而信用则是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信用,促进创新的能力就会削弱很多。
1907年,当熊彼特还在为《经济理论的本质》收集素材时,他拜访了剑桥大学著名的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那时候马歇尔65岁了,健康状况每况愈下。熊彼特知道马歇尔对达尔文的进化论很痴迷,很愿意和他探讨进化论。
有时候马歇尔会私下里责怪他的同事们没有意识到经济现象与生物学发展演变的过程更接近,而不是标准的机械理论发展过程。但他对推出一个全新的理论犹豫不决。当熊彼特告诉马歇尔说,他想对经济学提出一个生物学角度的阐述时,马歇尔的态度趋于谨慎。熊彼特形容他们的谈话:“我就像一个大胆的年轻人将要进入一段冒险的婚姻,而马歇尔就像一个慈祥的老伯劝我放弃。”而马歇尔的回复则非常的幽默,“本来就是如此。因为如果在这方面可能有什么作为,老伯的劝告就毫无价值”。
13年后,第8版也是最后一版《经济学原理》(1920年)出版了。在这一版中,马歇尔可能是第一次清晰而辩证地表达了他对进化经济学的观点。在前言中,他写道:
经济学家信奉的麦加圣城,应该是生物经济学而非动态经济学。但是生物经济学的概念,比那些机制要复杂多了;因此在经济基础的体系上,要画出一部分来做机制比较;以前常用的“均衡”,就是一种静态的类比。而这一事实,与当代生命的正常状态和主流现点集合起来,意味着“均衡”的中心思想是“静态的”而非“动态的”。实际上,它是因为导致运动的力而被关注:当然它的主题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
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100年前的经济学家在没有找到足够的理论支持的情况下就形成了生物经济学的观点。可能就像马歇尔写的,“生物经济学的概念比机械经济学要复杂”。也有可能是对经济学的生物解释,正好处在科学发展的“革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