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波动中沉没,就在波动中暴发
下面我讲几个做空波动率和做多波动率的实际例子,来具体说明这两种交易方法的区别。
在1998年之前,美国的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利用做空波动率的交易模型,在债券、股票、外汇和利率市场进行套利操作,例如,它卖出的是流通性好的三十年到期的政府债券、买进的是流通性差的二十九年到期的政府债券;或者卖出的是流通性好的美国政府债券、买进的是流通性差的外国政府债券,企图利用高的融资杠杆来赚取由于债券流通性的差异而造成的微小差价。还有其他一些诸如此类的套利交易,它们从表面上看来是相关性不大的交易组合,但本质上都属于做空波动率的东西,只是:当时他们没有意识到那些都是看空风险的交易而已。
在1998年之前,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套利模型一直赚钱,但在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政府债券违约的双重打击下,金融市场上的风险系数大幅度升高,理论上应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缩小的两种套利债券的差价反而扩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最后,用期货市场上的术语来说,就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爆仓”了,在四个月内造成了46亿美元的损失。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最终失败,除了采用做空波动率的模型是策略上的失误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它使用了高达25倍的融资杠杆,而且很多交易工具都是金融衍生产品,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亏损则已,一亏损就赔掉了自有资金的40%。第二,融资杠杆资金的来源和交易对家都:是以华尔街十大投资银行为主,交易头寸和资金分配的机密信息都被交易对手所掌握,交易组合的状况刚有出错的迹象,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主要融资银行就要求追加保证金,交易对家更是把平仓现有头寸的价格推到越来越不利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水平上,可以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手脚都被绑住,没有回旋的余地,只好任人宰割了。
这一事件的内幕知情者还披露,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感觉到有破产的危机而向纽约联邦储备委员会求救后,联邦储备委员会曾希望促成高盛或任何一家华尔街投资银行收购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但是当高盛负责企业收购和合并业务的律师来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总部翻看账本时,有的律师不时地躲到外面的走廊里打电话,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账目上的现有头寸通知给高盛的交易员,以便于高盛从中渔利。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创立成员包括所罗门兄弟公司(当时华尔街最大的债券交易公司)负责债券交易的前副总裁、两位1997年经济类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两个,不是一个哦),还有一位曾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副主席,其中有三位是哈佛大学教授,一位是斯坦福大学教授,但在金融市场上不可预料的风云变幻之中还是没有远离失败的结局。这个事例就算是给迷信于所谓金融权威、拘泥于书本理论的人的教训之一吧。
被做空波动率交易模式所迷惑的某些人其实很聪明,但是就是无法避免贪小便宜吃大亏的人性弱点,而且这些人的性格里往往有刚愎自用和固执已见的特点,就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永远是正确的,账户爆了仓是市场出了问题而不是自己的原因。例如,前面提到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总裁莫里魏德,1998年做垮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之后,在1999年又筹集了2亿5000万美元的资金,用同样的套利模型做类似的交易,只是使用的融资杠杆比以前小了点。不幸的是,新的对冲基金在2007年至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又赔掉了44%的资本,2009年终于又关门了。
还有一个以前在华尔街大名鼎鼎的人,名字叫维克多·尼得赫夫,他在哈佛大学攻读了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学位,是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金融教授,他还是个壁球明星运动员,曾五次获得美国冠军。他早期的交易业绩引起了索罗斯的注意,1982年至1990年间,尼得赫夫成为了索罗斯的合伙人,全权管理债券和外汇交易。索罗斯甚至让他的儿子跟着尼得赫夫学习怎么做交易。
1997年,尼得赫夫花费一亿美元买进了泰国银行股,理由是泰国银行的股价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已经下降到很低的程度了,他认为泰国政府不会让这些银行破产。1997年10月27日,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了554点(7.2%),尼得赫夫的基金账户爆仓了,输光了一切。1998年,他抵押了自己的豪宅、卖掉了古董银器收藏品,重起炉灶又建立了一个基金。从2001年至2006年,借用融资杠杆,他每年的平均回报率是50%。正当他的基金开始获得对冲基金界首奖的时候,2007年金融危机来了,他的基金在很短的时间里下降了75%以上,赔掉了以前所嫌到的大部分利润。:2007年9月,尼得赫夫再次关掉了他的对冲基金。采用做空波动率模型的投资方法迟早会失败其实是在意料之中的。
你能够在你的真实人生中忍受长达五年时间的、连续性的小额亏损吗?如果你确实能够做到,那么恭喜你,你具备了在金融市场里发家致富的基本素质。《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知的未来》一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做到了,所以他成功了。
塔勒布管理的基金的主要交易工具是股票期权,特别是看空的股票期权,看空期权的价格走向是与股价相反的,它本身的价格通常很低,并且是有比较高的以小博大的放大效应的,如果股价下跌10%,看空期权的价格就可能会上涨好几倍。
塔勒布基金的策略是,把基金90%以上的资金投资在现金和债券上赚取利息,每个月用比较少的资金去购买价钱很便宜的看空期权。比如,在标准普尔500股市指数是1200点的时候,去买进看跌至850点的期权,期权的价格只有0.90美元。股市指数在一个月内从1200点跌至850点的机率非常低,如果到时候没有跌到850点,那么购买期权的资金就全部赔掉了。如此月复一月的亏损或打平,从2003年至2007年总共五年,塔勒布的基金一直是小额亏损。
但在2008年10月,美国股市巨幅下跌,原价O.90美元的看空期权价格攀升到60美元,而原价1.29美元的AIG保险公司的看空期权价格升高到21美元,塔勒布的基金仅仅在这一个月里就获得了高达65%~115%的收益率,不仅收回了之前几年所有的损失,还嫌取了高额的净利润。
历史经常重复自己,类似的故事早在1987年就曾经上演过。当时在期权交易市场上有这样两个期权交易员:交易员A除了为客户买卖期权赚取佣金之外,自己还靠卖出价格极便宜的远期股票期权额外赚点零花钱。有些远期期权只值25美分,几乎没有希望被行权,长年以来这些小钱总是被他白赚。1987年夏季至秋季,期权交易员B对股市一直感觉不妙,他虽然钱不多,但还是决定赌一把,他倾其所有,加上家人的钱,连续几个月买进了价格最便宜的看空期权。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崩盘,一天下降了22.61%,交易员B从最便宜的看空期权中赚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而出卖这些期权的交易员A从此在市场上消失了。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那些顺应市场大趋势、做多波动率的人,在股票、股指期货、债券、外汇、商品期货和利率等金融市场里大赚特嫌,其中不少人是运用量化交易系统做程序交易,我所知道的名字有:詹姆士·西蒙斯(2008年个人所得25亿美元),布鲁斯.考夫纳(6亿4000万美元),大卫·肖(2亿7000万美元),约翰·泰勒(2亿5000万美元)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约翰.阿诺德,他是个30岁出头的能源期货交易员,仅在2008年就赚到了15亿美元。他在福布斯的美国富人榜上名列第91位,总身价34亿美元,是靠自己创业成为亿万富翁中第二年轻的。
讲到这儿,你注意到做空波动率和做多波动率的不同特征了吗?对了,做空波动率在市场上风平浪静的时候似乎总是赚钱,有时候借用融资杠杆赚得还蛮多。可是一旦市场风险升高、金融危机来临时,马上就整个垮掉了,他们是惧怕市场风险的人。然而有市场就有风险和危机,所以做空波动率的那些人在市场里待不长久。而做多波动率的人喜欢和风险做朋友,我们在市场波澜不惊的时候,心平气和地甘愿付出小赔的代价,以换得在市场波动率升高的时候大赚并且能够双向获利,对别人来说最坏的市场反而是我们的天堂,如果愿意,我们可以永远地在这场游戏中玩下去,并且筹码会越滚越多。这就是做空波动率和做多波动率两种策略的根本区别,你愿意做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