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隔核和投资者的预期
斯坦福大学神经科学学者布赖恩.克努森( Brian Knulson) 研究大脑活动进行跟踪,准确测定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从而帮助研究人员描绘出正在大脑中执行某种任务的神经区域。
代表不同金额收益和损失的图形陆续闪现在屏幕上:圆圈代表受试者可能赢钱,方框表示可能输钱;在每一个圆圈和方框内,垂直线的位置表示赌注对应的钱数(在最左边为0,在中间为1美元,在最右边为5美元) ;水平线位置(底部、中间或上面)表示获得这笔收益或是避免这笔亏损的难易程度。每个图形在受试者面前闪现的时间只有2-2.5秒钟,这就是所谓的“期望"阶段。在这段时间里,受试者只能焦急不安地等待最终结果一赢钱或输钱。之后,屏幕上瞬间闪过一个白色的方框持续时间不到1秒钟。要赢得屏幕上刚刚显示的金额,或是避免输掉所显示的金额(如果出现的是输钱提示),就必须在出现提示的一瞬间,及时按下一个按钮。在难度最大的3个级别上,受试者只有0.2秒钟的时间按下按钮,每一次尝试之后,屏幕上都会显示刚刚赢得或是输掉的钱数,同时更新受试者的最新累计积分。
数十名受试者的实验结果发现,当屏幕上出现代表金额很小的奖励或处罚时,受试者的反应没有太大变化,但是当出现代表大额且易于得到的收益标志时,磁共振成像仪显示在受试者大脑中的反射部分,一种被称为伏隔核( nucleus accumbens)的神经元异常活跃,激烈震荡。测量磁共振成像仪探测到的大脑活动时,布赖恩.克努森发现,和赢得1美元时的机会相比,得到5美元的希望会导致大脑的活动强度高出1倍。
伏隔核位于大脑额叶最后部的后面。对于收益预期或期望有反应的还包括大脑其他很多部位,广泛分布在大脑的整个反射部分,如眠窝前额皮质,伏隔核是这个收益预期网络的核心之一。
图6-3左图中心部位的黑色显示了大脑中负责预测收获的伏隔核活动情况。布赖恩.克努森通过扫描仪发现,受试者在得到奖金时,伏隔核中神经元的活跃程度并没有期盼得到奖金时那么强烈。
图6-3中,左图是在得到赚5美元的机会时,受试者的伏隔核中进发出一股贪婪感。右图是在赢得5美元时,前额叶中部的皮层中形成一股轻微的满足感。
阅读资料
预期的动物脑神经实验
通过研究预期在其他动物身上的作用方式,我们可以对预期有更多的认识。日本畜山医科药科大学小野武敏(TaketoshiOno)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对鼠类的收益预期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小组发现,预期到水、蔗糖或电流刺激等时,老鼠大脑内一个名为“感觉丘脑”的部分会被激活。就像电灯的双铰开关一样,该系统的活动可以分成两个有明显区分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在大脑中闪现过一个持续时间只有百分之几秒的神经刺激,向大脑其他部位发出信号一可能会获得某种收益。实际上,在出现某种收益预期的信号时,老鼠的大脑会发出惊叫:有好事!之后,随着神经元不新被激活,老鼠的大脑会出现一种不断强化的持续性反应,直到收益出现为止。潜在收益越值得期待,神经元的活跃程度越强烈。当奖励出现在面前时,老鼠就越会迫不及待地扑上去。因此,预期的第一个阶段似乎表现为回顾:根据以前的经验,老鼠意识到,既定的声音或影像,对应着某种回报的出现,于是,这些信号会在瞬间激活神经元。第二个阶段则表现为前膽:从出现信号到得到回报这段时间里,即将到来的收益在老鼠的大脑里逐渐清晰。对未来收益的期待越强烈,大脑就越能让老鼠处于高度的应对状态,随时做好迎接收益的到来(老鼠舔食白水的频率在0.25秒左右,而啜食糖水的频率则不到0. 05秒)。预期的两个阶段,似乎就是一种用“既往经历”对比“未来结果”的过程。此后,心理学家一直在对预期系统受损时发生的情况进行研究。在英国剑桥大学的实验室,研究人员把老鼠放进一个封闭仓。在封闭仓里,老鼠可以用爪子按两个翘板。按动其中的一个翘板,老鼠可以马上得到一个糖球的奖赏,而轻轻触动另一个翘板,则可以得到一顿4个糖球的大餐,但必须要等待10-60秒钟。尽管那些大脑未受过任何损伤的老鼠也会表现出极度的躁动不安,但还是有一半依然会选择耐心等待更优厚的奖赏。
然而,大脑伏隔核受损的老鼠,则通常会患有一种新型的ADD疾病一不是注意力缺 陷障碍症(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而是预期力缺损( anticipation deficit disorder)。在伏隔核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这些老鼠几乎完全丧失推迟体验满足感的能力,此时,它们选择眼前较小收益的可能性会超过80%。而未来收益预期能力的丧失,则会迫使老鼠进入一种被剑桥大学心理学家鲁道夫●卡迪纳尔(RudolfCardinal)称为“受迫性选择”(impulsivechoice)的状态。按照他的说法,预期回路可能会迫使老鼠“把认知资源集中”到可以预见的未来事物上。但是,在伏隔核不能正常发挥功能的情况下,眼前可见的东西就会变得最为重要,而未来永远也不会出现在它们的头脑里。当收益近在眼前的时候,大脑便开始厌倦于等待。在灵长类动物大脑中央的伏隔核中,神经元早在预测性信号之前便已开始活跃。猴子能意识到,在看到某一特定形状时,它们会得到喝水的奖励,它们甚至还能了解到出现下一个信号的大概时间。最令人感到惊奇的是,猴子的尾状核神经元在出现信号的1.5秒前,就开始进入活跃状态。换句话说,一旦意识到有可能得到奖赏,我们的注意力不仅会集中到收益本身或是可能出现收益的信号上,甚至会集中到仅仅预示收益的任何迹象。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浩行中原(HiroyukiNakahara)把这个早期的激活过程称为“对回报期望的预期”。也就是说,巴甫洛夫实验中的狗,并不是在摇铃时才开始分泌睡波,而是在巴甫洛夫向它们走过来的时候,便已经开始分泌唾液了。
在华尔街流传着一句经久不衰的谚语:“听到谣言买,听到消息卖。”这句话的背后的确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投资高手中流传着市场将有大动作的谣言时,股价会上涨。之后,一旦公众都知晓这个好消息,这些精明狡猾的老手就会高价抛出,于是股票便跌得一塌糊涂。它很可能更多地还是和每个人大脑中的预期系统有关。这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在20世纪90年代末,如果前一天交易实现盈利,H内超短线交易者只要坐在电脑屏幕前利润便唾手可得。当思科系统公司(CiscoSystems)的每股业绩连续10年超过市场预测I美分的时候,只要接近盈利发布期,就会让投资者欢欣鼓舞。而在2000年2月盈利发布会的前5天,思科股票在交易量超过正常情况1/3的情况下依然上涨了10.5%。可以说,在意识到收益发布会即将到来时,投资者们开始“分泌唾液",进而早就料到这个“巴甫洛夫式”的价格上涨。最终,思科的股票价格确实超过市场预测10美分一居然完全与预期相符,而且连续保持了三个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