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华发的会计报表的说明段
关注会计报表的附表是财务分析重要一环。如果会计报表有问题,关注附表,可以发现公司的问题和细节上的东西。比如,深华发在2000年中报摘要的第二条“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及第四条“经营情况的回顾与展望”下的第三小条“公司财务状况”两栏中,公布的净利润分别为-756, 080.16元与-75.61元,两者是一致的。但是,最后附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净利润却为3695002.84元,而利润总额反而少于净利润,只有3296474.58元。后来公司解释说:错把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的草稿发出来了。这确实让投资者匪夷所思,公司会计报表的草稿是底利的,而“正稿”却又是亏损的,而且相差445万元之多。“草稿”与“正稿”的差距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后来公司又解释说,中期之所以出现亏损:
①彩电行业竞争加剧,外协加工订单减少。
②印制电路板原材料涨价。
③物业租赁业务不理想。公司明知道业绩下滑,且曾经戴过ST帽子,但却不按规定发布预亏公告。很明显,这种会计信息的混乱与失真,完全是由于公司对广大投资者极不负责而造成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远不止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例子。会计信息失真作为一种会计顽症,也不可能在一两年之内彻底消除。
投资者要详细研究上市公司报表的说明段,关心上市公司的重大事项与或有事项。上市公司在年报中会按照要求详细披露多重大事项,其中投资者需特别关注的一些事项是: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公司控股股东变更情况;公司收购及出售资产、吸收合并事项;重大关联事项;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上的“三分开”情况;其他重大合同,含担保等及其履行情况。另外,投资者要留心自己关注的上市公司是否有巨额的对外担保责任,如有,就要降低对此公司的评价。因为,PT一族们之所以沦落到如此的悲惨境地,主要是因为对外担保不断。
四川长虹的应收票据
四川长虹(600839) 1999年业绩大幅滑坡,跌至配股资格都保不住的境地,衰变之大当时是出人意料的。其实,从报表对应关系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四川长虹常采用的主要销售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开列巨额银行承兑汇票实现“规模销售”,相应降低了销售成本,但同时也使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居高不下。比如,公司1998年报披露应收票据期末余额高达60.66亿元,占总资产的32%,其中,有对重庆百货的应收票据是6.66亿元。商业票据的收款人一方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商业票据记为“应收票据”,付款人一方则其列示为负债项下的“应付票据”,二者是同一会计事项的两个方面。那么再看重庆百货1998年报,其资产负债表中“应付票据”的总和也不过区区9494万元,与四川长虹会计报表中所反映的6.66亿元相距甚远。两家上市公司年报相对应的应收票据和应付票据项目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的确不可思议。其间存在两种可能的解释:
①四川长虹在年底实现对重庆百货的销售,四川长虹已人账,而重庆百货未入账;②四川长虹所记录的应收票据有疑点。
从年报中所反映的情况看重庆百货1998年报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披露:“截至1999年3月25日,本公司无需披露之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而重庆百货在1998年12月31日的总资产是9.53亿元,如果在1995年3月25日前该公司发生如此巨额的商品采购,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不会不披露。当然,也不排除重庆百货在3月25日后入账,但这种可能性在会计确认上微乎其微。
根据四川长虹1999年报,其应收票据已由1998年末的60.66亿元下降到1995年的6.37亿元,在大额应收票据的出票单位中已没有了重庆百货。此外,从四川长虹1995年报中也没有看到,有关1998年销售收入确认的调整事项,看来重庆百货已兑付了该票据。但是,我们再来关注一下重庆百货的1999年报。重庆百货1999年度现金流量表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是10.67亿元,而1998年度该项目发生额是8.86亿元。可见,重庆百货的现金流量并没有出现大幅增长,而且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项目没有出现明显变化。由此可以基本推测四川长虹对重庆百货的销售存在某种可疑之处,应收票据的出具恐不可靠。
通过对以上四川长虹和重庆百货会计报表中对应项目分析,不难看出其中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早一点关注这一间题,那么对四川长虹的业绩滑坡就应该有所预感,或许可以及早回避年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