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股民炒股日记:机会隐藏在机构调研中
虽然一般败户的调研能力比较夂缺,但散户可以借鉴,可以跟随机构而疔动。这也许是最省时省力的方法了。
散户手记
欧阳璐是一位退休干部,进入股市有8年了。她的炒股绝招就是从机构调研中发现投资的良机。
我在单位里是个不大不小的中层干部,平日里循规蹈矩,从来不敢有贪污受贿的违法举动,但是往往会不自觉地有占小便宜的心理,公司里每次外出调研我都积极争取。虽然没有取得多少调研成果,但每年都可以借此实现公费旅游的愿望。
退休以后,我闲着没事,在老伴的鼓励下开始学习炒股。每当我听说有机构对上市公司进行调研时,都嗤之以鼻,常常说:“有什么好调研的,还不是就想趁机免费旅游嘛,这种法子也太老土了,我都用了几十年了。
但是,这类事情碰见得多了,我渐渐发现其中有一个规律:那就是当某家上市公司被很多机构集中调研,股价往往会出现大幅上涨,有的甚至能成为超级牛股。我觉察到这里或许有文章,此后,便非常留心那些吸引机构调研的上市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当上市公司被调研,如果那些调研机构进入十大流通股股东中,说明机构十分看好该股,如果成交量放大,股价涨多跌少,并且上升趋势明显,则是最好的买进时机。
2004年4月初的时候,我看到《证券时报》中有篇文章是《石油济柴临时股东大会见闻》,报道称:仅1项议案、30分钟的会议议程,就有数家信托、券商和基金等大机构到场。我心想:一个再简单平常不过的临时股东大会,需要这么夸张吗?难道这些机构都闲着没事干?八成这里面有文章。
不久,我又看到《中国证券报》的文章《加快产业整合力争做强做大——访石油济柴董事长马广悦》,报道称:“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有很多基金等投资机构和个人来公司调研,有时一天要接待两批调研人员。有的授资机构来公司调研以后,很快出现在流通股前十名的名单中其实际行动已经明确表达了他们对公司基本面的认可和态度,并且不断有新的机构加入流通股大股东行列。”看到这样的报道,我更感觉到该股有机会,便将石油济柴单独列了出来,密切观察。
等到中报出来以后,我将中报和2003年的年报对比,发现然大不一样:2003年底,石油济柴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正规机构资金仅有景阳基金一家,持股不过29.3万股。可是到204年6月底的时候有许多机构投资者进来,它们占据了石油济柴前十大流通股东中的7席,嘉实增长和中信经典配置两家基金分别持有136.8万股和66.8万股,另外,广发证券、金信信托和华能财务也有增仓。这些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512万股,占石油济柴流通股比例的15.8%。
我决定紧紧地抓住这次机会,便在中报公布后不久以14.82元满仓买进。石油济柴随即发动一轮强势上涨行情,最大涨幅达到77.42%,并且排名2004年十大牛股之首。我获得了丰厚的收益。
分析点评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于散户来说,只要留心观察、多作分析,抓住主力机构的动向,就能把准市场的脉搏。欧阳璐的这种股票投资方法对广大散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深入体会
对于散户而言,买入自己了解的上市公司,赚取自己能够把握的利润,远比听小道消息更加稳健。可是散户平时很难了解到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而且现在的广大散户也不善于对自己投资的上市公司进行调研。这时,散户最好的办法就是跟着主力机构走,留心观察这些主力机构对哪些上市公司进行调研,并以此作出自己的投资判断。
当然,散户首先要了解这些机构是如何调研上市公司的。机构更注重公司的质地和发展,调研多以白马股为主。如万科A、华侨城A、中兴通讯、中集集团等上市公司,几乎每周都有机构拜访,其关注点也集中在公司经营、市场变化和竞争力方面;而个人投资者更关注题材股和三线股,ST公司常常接到个人投资者的电话问询,其问题也多与公司重组进程相关。
即使是机构,选择调研对象也有不同之处。QFI1关注的公司多是行业龙头,如中集集团、中兴通讯;而基金、券商等机构出击面则比QFI宽很多,基本上是通吃各类股票。
在调研方式上,机构大多采用实地调研,过半深市主板公司都处于机构的视野之中。除了实地调研,一些上市公司还主动举行业绩说明会和机构见面会,一些大券商研究所也纷纷组织机构客户进行联合调研。与普通投资者不同,机构调研一般都是有的放矢。国内机构现在通常选择三类时机展开调研。
(1)选择波段底部调研。例如,2007年“5·30”暴跌以后,不少公司的股价正处于阶段性低点,很多机构都没有闲着,而是积极获取目标公司的第一手信息,做好出击准备。
(2)闻风而动的跟踪调研。与预见性很强的主动调研不同,国内机构对一些题材股的异动也颇感兴趣,当这些股票的价格出现异动后,便有研究员跟进调查。
(3)持续性跟踪调研。不少机构由于重仓某只股票,为了及时掌握其基本面变化,便保持对该公司的持续关注。
了解这些情况,散户就可以机构的调研为风向标,积极行动,挖掘到真正的大牛股。
必得要点
在机构调研后,相关公司的股价往往会出现明显波动。舍尽管大多数股民不是行家里手,但我们可以学习机构是如何考察上市公司的、他们靠了解哪些信息来作出投资判断。通过调研、对上市公司基本面作出判断后所作的投资,比买消息股更让人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