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资的话题,并非能通过一篇短文阐述清楚的。之前对相关问题陆续说了不少。本文再度对投资体系相关的几个问题做了梳理,以请教于方家。
一、 为什么选择做企业价值投资。
每个人投资方法的选择一定有个人的路径依赖,有性格和学识的影响。我性格属于比较执着,有自己一定的逻辑思维,对金钱相对比较淡薄,对短期损失不是特别在意但对存在永久性损失的风险又深恶痛绝。比如末日轮、退市股之类的博弈,我从来都想是避而远之。刚开始做股票没有什么时间和条件交易。所以选择做长期价值投资有必然性。
我从94年做股票,怀揣3000元入市,时点大约上证700多点,后来市场最低的时候跌到300多点。当时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工资不高,但对股票下跌倒是一点都不恐惧,反而越跌越买。当时都是现场交易,单位离证券公司挺远,所以,买了股票一般都持有。那时没有老师教,也没有理念。就是认为买好的公司不怕,过程浮亏不少,但也不恐惧,有钱就补,也不知止损。后来三大政策出来后,赚了一倍多。95年结婚,股市里的钱花得所剩无几,剩了几千元市值股票,一直拿到停止国债期货 而爆发的518行情。所持品种,三天翻翻卖出。96年初,感觉市场有大机会,因为钱少,所以一开始参与的是低价的基金,记得是富岛淄博之类的。这些现在都不在了。赚了不少。后来集中参与了深科技。因为年轻,对科技类公司一直比较直观的看好。其实对行业也没有很深入的研究,最后也赚了数倍。
94,95,96,97,99这几年基本是低位买入持有不割,市场疯狂后抛掉。那些年我靠坚持持股,都获得一个不错的回报,而身边很多同事同学炒股票的,追涨杀跌大部分都亏损很大,因此,当时认为自己的炒股方法是可行的。就是便宜价格买好股票长期持有等待市场炒高了卖出。这个就是朴素的价值投资观。
2000年后接触网 络论坛,先后到和讯和闽发。接触到很多高手,当时闽发坛主F的跟庄术让我大开眼界。还有一大帮高手深谙行业内情,那时觉得自己是井底之蛙。也对这个行业充满憧憬。所以后来也就从机关辞职到证券公司上班。这个阶段一直在网络上向各类高手学习各种方法。但数年过后,最后发现还是最接受价值投资。当时闽发论坛的WJMONK,以及后来的茅台03,均給我很多指导和影响。一转眼投资股票二十多年过去了。发现自己和年轻的时候比其实进步并不大,又回到起点。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很多神奇的变化。闽发论坛从AS KING 的横空出世到后来炒股养家、龙飞虎等股吧短线高手的崛起,也让我的心态发生了一些波动,因为跟这些高手的成果比,感觉差距很大。但经过这几年对短线交易体系的揣摩和练习,发现自己在交易上没有什么优势和天分。通往罗马的道路不只一条。但可能目前最适合我的还是企业价值投资。坚守价值,静待花开,并持续反复这个过程。与优秀的企业同行,守正待时,是可以取得不错的长期回报。至于能否将交易高手的方法和价值投资有机结合。我也在思考和尝试,但目前没有太大的效果。这里面也可能涉及到体系的推翻和重建问题,所以显得格外难。
二、关于风险管理与机会把握在市场
二十多年,听到了很多神话,但看到更多的是失败的案例。因此,如何保证自己存活于市场,一直是我极为重视的。虽然我不轻易动用止损这个管理工具。但我基本不融资,不借钱。也不参与可能存在永久性损失的品种。有意识地通过资金管理和资产配置来进行风险管理,适度分散组合投资也成了习惯。通过构建组合风险收益比较优的投资组合来平衡市场的风险和机会。在投资标的选择上,事先建立股票池,尽量杜绝随机操作,谨慎进行仓位和品种的调整。淡化择时,除非泡沫破裂初始阶段一般不空仓也不满仓。在具体构建组合过程中,我们将目标企业经营稳健性、业绩成长性、经营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作为同样重要的因子来构建选股模型。从过去较长周期的表现上看,这样进行管理的投资组合绩效具有在较长周期里打败市场的表现。
是把鸡蛋 放到一个篮子还是把鸡蛋分到不同的篮子?这个说的就是持股集中度问题。分散或集中,同样是存在广泛争议的。我认为对于追求长期稳健回报的资产管理者来说,通过构造适度分散的投资组合来获取长期可持续回报,是较优且必要的选择。即使提倡集中投资的巴菲特 ,从《至股东信》我们可以看到其最重仓品种也就占到资产的10个百分点左右,或许可以认为他现在体量巨大,不得不分散,但我们研究早期巴菲特的投资也可以看到,也只有个别年份他会持有一个重仓股占到20个点以上,而且大多还是他全资收购并进入管理层的控制型企业。其他典型的价值投资大师如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富兰克林基金的约翰坦普顿、温莎基金的约翰内夫、麦哲伦基金的彼特林奇,从这些传奇大师的投资实践看,他们的投资组合大部分是较为分散的,甚至有些还极为分散,但并不妨碍他们获取长期可观的回报。所以,适度分散的投资组合并不一定影响长期投资绩效。而它的好处是可以有效防范非系统性风险。尤其是现阶段市场仍然有诸多不完善之处,那种高度集中投资的方法,有可能在某些时间段里表现特别出彩,但一旦踩到地雷股将可能造成资产巨大的永久性损失。在复杂多变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股票市场,普通投资者适度分散持股,从市场流动性管理及防范黑天鹅角度,我们觉得极有必要的。
当然,在这样的投资体系下,对于资产的安全性和获得稳健回报,从长期看,我们觉得还是挺有信心的。
但是,安全和稳健的同时,也导致超高收益的取得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何平衡和突破,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三、辰月想成为一家什么样的基金公司
辰月不会甘于平庸。辰月希望做长期持续稳健给投资人创造价值的长红基金。而不愿意做策略激进的流星式基金。私募业明星基金很多,但考察一家基金,仅仅看年度排名甚至月度排名,或觉得某种策略最优,我个人觉得均有诸多简单化之处。
投资人投资股票市场的目的是寻求资产的保值增值。但实践的路径则各有不同。比如追求风险对冲后的阿尔法收益的量化策略,考验的是选股体系的完善与可行;短线择时操作则是试图从波动中获利,考验的是交易者对市场机会的把握和风险管理能力;价值投资流派则是立足于发现和分享企业成长价值,采取的是以时间换空间的长期投资,更多考验的是投资人缜密的分析以及眼界视野和内心的坚定。
在不同的市场周期里,各种策略的表现会各异。短期可对比性不大。大家知道,价值大师巴菲特把年均跑赢道琼斯10个点作为自己基金的目标。我们参照股神巴菲特业绩基准的策略,选择年均跑赢沪深300指数的10-15个点作为辰月投资管理的目标。我不知道大家觉得这个目标是高了还是低了。但从过去十多年的有公开业绩的基金表现看,能年均跑赢指数15个点的基金产品已属于是凤毛麟角的。从成熟市场的投资历史看,在十年以上的周期段实现战胜市场是极大的挑战,也是多数优秀基金共同追求的目标。
从我们过往的投资绩效看,是很有希望实现我们的预设目标的。因此,辰月希望保持目前的投资体系,同时,也不忘吸收优秀投资思维,不断进化投资体系,以实现客户资产的持续稳健增长。当然,我们看待业绩不可能过度得脱离大势去要求。我们的内部计分卡考察我们到底是做得好还是不好,主要是看与指数的对比情况而定,而不是某个短时期的绝对收益情况。只要我们较大战胜了基准指数,我们就认为我们在这一时期是做得比较好的,反之的话就需要反思改进。
我们觉得考察一个基金产品是否比同行优秀,五年(大概率能经历一轮完整牛熊)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时间段,投资人可能觉得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但三年是最少的一个检测投资绩效的时间段。价值投资人反复强调时间因素,是因为价值投资体系相信业绩回报只会迟到,但却不会缺席。考察一个基金是否合格,基金经理是否称职,不能仅仅看其短期的投资业绩回报。而是要考察一个较长的周期,更重要的是看他们是否始终如一坚守自己的投资信仰,特别是在大起大落的市场考验之后,依然不忘初心,坚定前行。
专注价值,追求卓越。辰月希望自己经得起时间和投资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