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不同行业的估值】这个问题太笼统。估值是非常复杂的一门技艺,而且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估值方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一个标准。所谓重要行业有哪些?银行、保险、地产、医药、消费、互联网,都是重要行业,但他们的估值方法是千差万别的,主要由DCF、PE、PB、PEV、NAV等。很多股民以为看个PE、PB就懂估值,其实是南辕北辙。所谓怎样估值才合理,估值是帮助你买入能赚钱而不是亏钱,这就需要理解安全边际。
1)最常见的是现金流折现(DCF)估值,巴菲特最爱这种方法。这个方法最难的是现金流怎么预期,因此DCF模型只适用于现金流比较稳定、可以预期的公司,主要就是消费、医药等。
2)银行股其实不太适合现金流折现,也不适合PE估值,因为E是失真的。银行的PE很低,但大家都知道有坏账,可能坏账爆发PE一下就高了甚至E变成负数了,银行股用PB估值可能更合理,核心看的是信贷资产质量。
3)保险业也不看PE,因为每卖一张保单,首先提取代理人佣金,对保险公司是亏损,而不是当期利润,但未来会转化为利润。保险股科学的估值是内涵价值,也就是PEV,市盈率、市净率是没法反映处于成长期的寿险业务的。
4)地产也不是只看PE,主要看NAV,E只是结果,NAV是净资产价值,指在一定销售价格、开发速度和折现率的假设下,地产企业当前储备项目的现金流折现价值剔除负债后,即为净资产价值(NAV)。假设一个地产公司,刚开发楼盘没有体现出利润,但土地储备的可开发价值是市值的几倍,最典型的是$达力集团(00029)$ 已经轻松翻了一倍,因为土地储备远远超过市值,你能说没有价值?$招商蛇口(SZ001979)$ 也是如此,PE不低,但公司有大量优质土地储备未来可供释放利润。
5)钢铁、煤炭、水泥、汽车这些强周期行业,PE、PB、DCF都用处不大,因为未来现金流很难预期,固定资产清算时又是废铁,今年赚10亿,明年可能亏20亿,所以强周期行业不能用PE来估值。按彼得林奇的说法,反着看,强周期行业就是高PE、低PB时买入,低PE、高PB时卖出。低PE时说明行业在景气周期,大家都纷纷上马,产能扩张,未来可能就要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了;而高PE表明全行业微利或亏损,也表明供给端在去产能,供需平衡走行业反而可能走出低谷。
6)互联网最特殊,更不能看PE、PB,主要看用户月活数日活数变化。互联网公司初期没有利润,PE可能无限大;轻资产,PB也可能无限大。只能看未来利润的源头,即用户流量(UV),特别是活跃用户数(Active Uers)的变化。BAT为什么估值高,高就高在他的用户数量太庞大了!这个模式其实很好理解,非常像中国平安的寿险业务,保单表面上看是费用,实际上是未来的利润,中国平安卖出的保单越多,账面亏损越大,但内涵价值越高,就是这个道理。互联网公司的用户流相当于传统行业的现金流;传统行业看净利润的增长率,互联网公司看用户数量的增长率;传统行业看PE、PB,互联网公司看市值和用户流量之比(P/U)。
总之,先分析行业,再学会估值,然后确定安全边际,最后作出是否投资的决策,才能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安全边际是首先能准确估出企业内在价值,其次是在这个基础上,买入价要打折,也即巴菲特所言“4毛钱买1元的东西”。以企业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只能得到平庸的回报,要想得到卓越的回报就必须打折买。例如茅台,目前20多倍市盈率了,估值已不便宜,现价买入只能获得平庸的回报,如果你能准确估值的话在150元时自然敢大胆出手,那么就是一记完美的全垒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