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集中和分散不是取决于弹性和安全性哪个重要,集中并不一定不安全,分散并不一定安全,集中往往能够做到既收益高且风险小,而分散往往导致收益低且风险高,重点怎么看待风险二字。
风险包括2层意思,一是造成永久亏损,二是跑不赢通货膨胀,但在一个稳定的市场经济体里,长期持有指数可以做到不亏损,大概率也能够跑赢通货膨胀,然而选择性的分散并不一定能够避免这两种风险。
(2)能否挖掘到更多可投资标的,一方面取决于投资人的能力圈,一方面取决于市场状况,和是否自信没有什么关系。
对于没有精力或者没有兴趣去研究商业的人来说,那没有选择,如果要进入股市,只有买指数基金或者选择基金,指数基金是一种分散投资,在政局稳定的市场经济体里,长期持有指数基金也会获得不错的收益率,选择主动性基金比较依赖看人的眼光。
另外,多数情况下,市场上具备高预期收益率且风险低的公司不多,往往好公司也是高估值,如果出现一100家看得懂的公司有相近的高预期收益率和低风险,那当然要分散,给我来10打。然而现实是骨感的,这种美好的时刻一生中也不会出现几次,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找到少数具有高数学期望同时又风险低的投资标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对集中就是最符合逻辑的选择。
关于集中和分散,巴菲特1965年有个经典论述:
“说实话,要是有 50 个不同的投资机会摆在我面前,每个机会都有每年领先道指 15 个百分点的数学期望值(mathematical expectation 是一个统计学术语,它描述的是所有可能出现的相对收益(包括负收益),按照各种相对收益的概率调整后,计算出的范围。别晕!),这再好不过了。要是这 50 个投资机会的期望值是不相关的(在其中一个投资机会中发生的事件不会影响其他投资机会),我可以把我们的资金分成 50 份,每个机会投资 2% 的资金,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为我们的整体业绩会非常接近于领先道指 15 个百分点,这个确定性极高。
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我们也就能找到寥寥几个特别可能赚钱的投资机会。按照我们的目标,对于这样的投资机会,我的要求是拥有领先道指至少 10 个百分点的数学期望值。这样的机会能找到的就不多,找到的机会里,每个的数学期望值又存在巨大差异。我们总要回答这个问题:“按照相对收益的数学期望值,排名第一的要分配多少仓位?排名第八的要分配多少仓位?”这主要取决于第一和第八的数学期望值相差多少,还要考虑第一有多大的概率会出现极其糟糕的相对收益。两只股票的数学期望值可能相同,但是其中一只有 5% 的概率落后道指 15 个百分点以上,另一只出现这个情况的概率只有 1%。前者的数学期望值范围较大,这就会降低我集中投资这只股票的意愿。”
所以,应该集中还是分散,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圈和市场状况。对于没有能力圈的人来说,分散买入整个经济体(即指数基金)长期持有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想跑赢指数,只能依靠眼光去选择靠谱的主动性基金。对于有一定能力圈的人来说(悲剧的是职业投资人基本都认为自己有能力圈),多数情况下,相对集中是高收益低风险的最优选择,然而这里面最难的事就是如何判断自己真的有能力看清晰某个公司呢?
理性很重要,但也很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