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炒股的人都会接触到一些技术指标,甚至有的会特意去买技术指标的书来看,这些关于技术指标的书在概念和操作上介绍也都差不多,甚至会让你觉得有些傻瓜化。
再者你也会怀疑技术指标会被主力控制,再往下你就会产生困惑:炒股学习相关技术理论,真的有用吗?
首先我们大部分人对技术分析的本质的理解是错误的。
我们先抛一个理念:技术指标是对当前交易状态的描述 。我们的买卖决定是基于我们所描述的这个交易状态做出的。这点很重要,你接受得了这个理念你才能看懂以下的内容:
第一:要对同一个技术指标做不同的分析。
什么叫做对同一个技术指标做不同的分析,用股市的一句经典举个例子:你周围的人都开始买股票的时候,你可以从股市里退出了。
这句话对吗? 也对也不对,可能性太多。
买卖股票的人越来越多,表现在技术指标上就是成交量开始连续放大,那么成交量放大,我们就要对这个成交量进行分析(这些成交量是谁带来的)。
第一种情况:这些成交量是七八十岁的大伯大妈把每个月几千块退休金带到股市里的,那这个成交量放大就不是好事,因为很明显这是社会上最后一批闲散资金,连这钱都已经挤入股市了,再之后恐怕再没有任何一笔成规模的闲散资金能够入市了,在这之后哪来的资金对价格越来越高的股票接盘?所以周围的都买股票了是坏事。
第二种情况,这些成交量是对经济比较敏感的三四十岁的高级白领带来的,这事情的性质就不一样了,那这个成交量放大就是好事。
因为股票价受供求关系影响,很明显这个时候整个市场进入白热状态,所以假如你能够判断你周围的人入市是能带动更多的人进入股市的那批人,周围人都开始买股票,这是就天大的好事。
所以同样的成交量放大,你要对成交量进行分型,他是连续温和放大?还是一下几笔巨额成交引发的放大?放大前是否有征兆?是否引起了市场的关注能够吸引跟风盘? 同样的成交量放大,从不同的性质分类,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
如果你足够的信息采集能力,那么完全可以设置一个指标,叫散户交易平均年龄数,来决定你自己的交易行动。当散户交易年龄平均数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就可以设置为你的卖出指标。
第二:要对自己的操作思路进行分类。
我们通过技术分析,清晰完整的描述一只股票目前交易状况,因为同样的指标面对不同的操作思路可以给出完全相反的买卖决定。
再举个例来说,也是用一句耳熟能详但是实际上充满谬误的股市俗语:当别人恐慌市场清淡的时候的时候你要贪婪。
道理很简单,我们知道,股票价格是受到供求关系影响的,当市场成交清淡的时候,很可能说明市场已经没有卖盘了,换句话说,一只股票只有人买,没有人卖。
继续可以推出结论→该股票很难再下跌了。这句话的隐含意思是 :当成交量连续缩小的时候,可能是个买入时机。
上面这个例子在技术图形上就是连续的成交量萎缩。那么成交量连续缩小的时候,是个买入时机。
这句话对吗?也对也不对,可能性太多。
这只股票会不会涨还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影响,比如这个股票公司本身业绩差没话题性没操作空间了,没有成交量就是没有成交量,很可能永远就一直没有成交量。
就算他不是废物,因为某种神秘未可知的因素他始终不受人关注一直没有买盘,他还是可能不涨,还有可能是被人控盘了价格已经虚高了所以没有卖盘,可能性很多。
所以股票连续缩量,不能也不该决定你的交易行动, 但是如果你很清楚的知道该股票业绩其实很好,你熟悉这个行业,知道前景很好,你熟悉这个公司,那么如果是个价值投资者,打算长期持有,你就可以继续得出推论。
如果你是以基本面为主的价值投资者,打算长线持有一只股票,与其在他成交量放大,受人关注的时候,不如在成交量小的时候,还没有人关注的时候持续建仓,市场清淡,交易量缩小,这种时候是很可能这种股票的大底部,你所需要的是时间成本,等时间到了大家关注该股票的时候就是你赚钱的时候,在这种时候买这样的股票,对你来说是合理的。
可,如果你是个短线投资者,资金小,有时间压力,有冒风险的能力那么你就千万不能买成交清淡,你必须买大家关注的,很可能一动就吸引买盘哪怕业绩再烂,那么成交量连续缩量的股票,无法招致跟风盘,无成交量的股票低价股票是一种跟风盘的票房毒药,短线投机者绝对不能碰。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面对同样的技术指标,完全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 你看,到目前为止,技术指标为你买入股票时机做出了参考,只是你首先要做的是对你自己的操作思路进行分类。
其实像我们国家这么不成熟趋势性这么强的股市。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牛市需要经过以下阶段:
第一阶段,敏感的专业投资人士大资金发现市场环境转暖,市面上有很多用于投资的资金没有别的的地方去,最终会流到股票市场,于是会开始第一波建仓,股指开始升高 。
第二阶段,由于大资金建仓带动股指连续上涨较为敏感的投资人参与股市,白领,长期业余股民,消息灵通人士,他们参与股市会把股价抬到一个新的高度,吸引越来越多的新资金人入市。
第三阶段,接受信息较迟钝的也开始人参与股票,最后一批资金链随时面临断裂的危险(参考第一个例子中七八十岁大伯大妈带着退休金入场,这里只是举个例子,没有对大伯大妈不尊敬,读者中如果有大伯大妈还请见谅)。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第二批人。这批人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经常会上网,你看,从中就可以产生一个思路,是否可以判定大盘已经成功进入第二阶段了呢?可以设计一个指标叫做“社交媒体股票关注人数平均移动线”来决定自己的交易行动。如果上网社交媒体上关注股票的平均移动线正在温和升高,则可以设为买入指标。
所以技术指标其实是有用的,但是学的一知半解还不如不学,而且靠看书学没什么用,一般市面上的书很难深入解释背后的逻辑和原理。并且技术分析只是炒股的各种环节的一个部分,光靠研究技术到了走火入魔阶段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