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巴菲特投资成长故事
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坐落在42大街的查尼大楼。那里总共有8个人:格雷厄姆,杰瑞·纽曼,纽曼的儿子米基·纽曼,会计伯尼·华纳,沃尔特·施洛斯,两个女秘书还有巴菲特。巴菲特终于穿上了他向往已久的灰色夹克,他接过外套的那一刻非常激动,因为他感觉自己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即使他们的工作内容不同。巴菲特和沃尔特坐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里,里面放着自动收报机、打给经纪人的直线电话、参考书、文件等等。他们经常要查找东西,并且阅读标准普尔以及《穆迪手册》,以便发现以低于营运资本的价格出售的公司。而格雷厄姆和纽曼在他们的私人办公室确认自动收报机上的报价。
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巴菲特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一切可以学习的东西,他仔细观察格雷厄姆和纽曼办公室的动静。他发现费城里丁煤铁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就是格雷厄姆,而且格雷厄姆·纽曼公司控制了费城里丁煤铁公司。巴菲特是自己发现这只股票的,到1954年底总共投资了35000美元,他很有信心,因为费城里丁出售无烟煤并拥有颇具价值的煤矿,虽然本业却表现平平,但是这家公司有许多现金可购买其他公司,以此来提升经营成效。巴菲特说:“我是坐在外面办公室的传令兵。有回一个叫杰克·戈德法布的人来访,希望由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为费城里丁煤矿买下他的联合内衣公司,构成费城里丁公司,这是那家公司多样化化经营的开始。我不在他们的小圈圈内,但是知道某些事正在进行,让我觉得兴致勃勃。”
巴菲特把偷听来的这件事称为“资本配置”把钱投入报酬最高的地方。在这案例中,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用一家公司的收入去购买另一家利润更丰厚的公司。长期下来,这就意味着破产和成功之间可以转化,一家濒临破产的公司可以走向成功。这类事情让巴菲特感觉自己彷佛坐在窗边,看着屋子里进行着复杂、高明的金融交易。
巴菲特专注于研究各个公司的信息:他通过研究穆迪工业、银行和公共设施手册获取他想要得到的信息,甚至直接到标准普尔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等地方查资料、做笔记。那时候有一个一周印一次的报单上能够提供股票交易所之外的公司的信息,巴菲特称之为粉单。比粉单更进一步的是每半年出版一次的《全美报价书》,那上面收录了小得连粉单上都没有的公司的信息。他在浩如烟海的公司中仔细筛选,找出便宜的公司去投资,此外,他还经常去拜访公司的管理层,在会面中尽可能地去了解公司的信息。
巴菲特在工作的第一年就做出了一个不凡的举动。1954年的一次暂时性短缺使可可的价格大涨,由每磅5美分涨到50多美分,涨了大约10倍。这给位于布鲁克林区的巧克力制造商洛克伍德公司带来了一个难题。这个公司的主打产品是用来做巧克力薄片曲奇饼干的洛克伍德巧克力片,这种日用食品无法大幅涨价,导致该公司亏损连连。当时可可豆的价格已经很高了,如果洛克伍德卖出该公司所拥有的可可豆,就可以获得相当大的利润,但是这个做法有一个弊端:必须支付高额的税单,税金高达利润的一半。洛克伍德公司把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当做可能的买主进行接洽,不过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不愿意接受洛克伍德的要价,于是洛克伍德转而投向投资人杰伊·普里茨克。聪明的杰伊·普里茨克想出了一个避免支付巨额税单的办法:根据1954年的美国税收法规定,如果公司缩减生意的范围,那么这部分库存的“部分清算”就不需要纳税。普里茨克购买了大量洛克伍德公司的股票,取得了洛克伍德公司的控制权,然后继续生产巧克力片,但是退出可可油市场,这样公司生意的范围就缩小了。普里茨克把1300万磅的可可豆划到可可油生意名下,这部分可可豆就算是“部分清算”无需纳税了。一个小举动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普里茨克为了增加自己在洛克伍德公司的权益而选择用可可豆跟其他股东交换股票而不是直接将可可豆兑换成现金。为了吸引人们用股票和他交换可可豆,他抛出了一个比较有诱惑力的条件:用34美元即可换取36美元可豆。
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从这个交易条件中嗅到了利润的味道。他们可以先购买洛克伍德的股票,把股票和普里茨克交换成可可豆,再把可可豆卖掉。这样一买,二换,三卖,简单的几个步骤就可以带来每股2美元的利润。这种操作就是一种套利交易,两样几乎等同的物品却有不同价格,精明的生意人可以透过买进卖出,赚取差价,而且几乎没有风险。
巴菲特后来写道:“给人一条鱼,你可以喂饱他一天,教会一个人套利生意,你可以永远喂饱他。”不过,“几乎没有风险”意思是“仍有一些风险”,如果可可豆突然跌价,不仅没有2美元的利润,还可能会有损失。为了熨平风险,确保既定的利润,格雷厄姆·纽曼公司选择了期货这种金融工具,期货就是交易双方在未来一天按照现在确定的价格交换标的物。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只需要缴纳一部分交易费用就可以以一个确定的价格卖出可可期货,这样就避免了可可价格下跌的风险,风险转嫁给了期货交易的另一方。因此,只要尽可能买进最多洛克伍德股票,同时卖出等量可可期货,套利就可以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