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看股市]巴菲特的接班人定了,不是传闻中的他
2020年2月13日,巴菲特发出新一年致股东信的第二天,96岁的查理·芒格在洛杉矶举行了一场千人大会。他在会上对中国投资者的赌博心态提出了批评,却对一个中国人赞赏有加,甚至把自己的家族信托交给他打理。
这个中国人就是李录:芒格口中的中国巴菲特,以及,被巴菲特看上的“接班人”。初识巴菲特
2014年底的一天,比亚迪在港股市场上意外遭遇疯狂血洗,股价一度重挫近47%至18.7元,创两年新低。当时东亚银行大手笔减持65万股,引起市场恐慌性抛售。
惊心动魄时刻,李录横杀出来,“火中取栗”入市扫货。
当日,李录麾下的喜马拉雅资本以均价23.544港元增持比亚迪329万股,涉资超过7753万,增持后持股达6.27%。
之前,也是他穿针引线,引荐巴菲特收购比亚迪10%的股份,为伯克希尔公司带来超过八倍的回报。出生于文革前夜知识分子家庭的李录,童年生活惨淡。1989年,他从南京大学只身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两手空空,举目无亲,在昂贵的学费、生活费压力下对前途一片渺茫之际,巴菲特的讲座改变了他的命运。
李录出生那年,巴菲特正在投资界大杀四方。1969年,他卖出全部股票,成功避开上世纪70年代的金融危机,直到1974年10月标普500指数暴跌50%至60点时,才轻松入市抄底。那次演讲时,巴菲特从可口可乐和通用电气赚取的数额正让全世界的投资家咋舌。他和好友查理·芒格经营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65-1994年创造了年均增值26.77%的佳绩,高出道·琼斯指数近17个百分点。
巴菲特这堂课给李录的最大震撼是:原来一个人不靠关系,不靠资源,两手空空不求人,仅凭研究公司的价值,就能在股市收获财富,进而改变命运。
这就像给了他一根救命稻草。
他立即找来有关巴菲特的所有书籍,埋头研究他和芒格,尤其是学习他们如何研究公司,如何买入公司,又如何防止亏钱。
苦心钻研两年后,李录用省吃俭用的钱,小心翼翼、千挑万选地买了人生中第一只股票,等到毕业的时候,他已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觉得自己可以退休了。
带着哥大三个学位(经济学、法学和MBA)毕业,李录顺利获得了投资银行帝杰(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的offer,年薪12万美元,但一年后他就辞了职,原因是——
工资和奖金还不如在股市上赚的钱多。
也是在这时,他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职业投资人的理想。虽然巴菲特说过,市场上只有5%的资金进行的是价值投资,与其他95%的投资方式截然不同。
但李录相信,自己属于那5%,他相信自己具备价值投资者的潜质。
1997年年底,在不被家人理解的情况下,“不务正业”的李录在美国创立了喜马拉雅资本,自己身兼董事长、基金经理、秘书和分析员,公司全部的家当是:
一部手机和一台笔记本电脑。
当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爆发,石油价格跌破了每桶10美元,买了很多亚洲和美国石油股的基金账面亏损逾19%,投资人纷纷撤资、运营成本高企,公司面临破产。
但李录从巴菲特那里,学到了最宝贵的经验——逆向思维。他决定再赌一把,重仓购入几只股票。
这个决定,给他和投资人带来了数倍的回报,也让他终于在华尔街站稳了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