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市分析]巴菲特首次打新,并购买业绩亏损的股票:价值投资还管用吗
霍华德是一位职业的股票经纪人,不过他更大的兴趣是政治。
霍华德还曾经一度在华盛顿担任了国会议的职务,但是为人正直的霍华德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在仕途上并没有特别高的成就。
另外作为股票经纪人,霍华德也没有取得很大的成绩,所以巴菲特并不是“富二代”,他没有从父亲那里继承到财产。
那么内部记分卡就正好相反,一个人从不关注外部世界是如何评价自己,而是根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和价值观行事,不会受到外界干扰和权威的影响。
这个宝贵的品质使得巴菲特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能够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扰,独立而理性地思考,在做重大金融决策的时候不会摇摆不定,在金融市场动荡的时候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准则。
为了阐述清楚内部记分卡对于自己的投资生涯的重要作用,巴菲特用一道选择题来说明,他问:你是想被当作世界最伟大,但实际上却是全世界最糟糕的投资者,还是愿意被认为是全世界最无能,而实际上却是最优秀的投资者呢?
很显然,巴菲特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他的答案。1999年互联网风起云涌,IT产业爆发性的成长不仅诞生了很多世界级的富豪,而且让所有人都沉浸在疯狂上涨的股票市场中。
巴菲特却在这个时候“不合时宜”地批评了互联网产业,他认为这些公司的产品对未来的依赖太重了,公司的价值都在不确定的未来,他不看好IT产业。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进入新千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大部分IT新贵都烟消云散,很多投资人都破产倒闭,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毫发无损。
巴菲特在长达几十年的投资生涯里,经历了多次股灾,却依然能够保持卓越的投资收益,和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坚持内部记分卡、不盲从、相信自己的判断是密不可分的。
格雷厄姆在当时被誉为“华尔街教父”,是一位非常资深的股票投资人,他1949年出版了《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用一种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方式阐述了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展示了他是如何用理性和数学方法对股票进行估值的。
在格雷厄姆之前,没有人能讲清楚股票市场到底是怎么运行的,投资也没有系统性,更像是赌博。
巴菲特的大学室友回忆,巴菲特读《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就像是找到了上为此,格雷厄姆研究了一整套投资烟蒂公司的方法,其中的一个核心关键点就是如何把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这个关键点说起来也很简单。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有属于自己的资产,当然也有负债,当卖掉所有的资产并支付债务之后,如果还有剩余,那么就是股东权益,也叫净资产。
格雷厄姆的逻辑是,这些公司尽管处于低迷甚至亏损的状态,很有可能是因为外部环境所导致的,一旦环境好转,股票价格就会上涨,那么在冬天买便宜的股票,就是一件所以格雷厄姆的投资策略就是在资本市场寻找那些价格低迷、无人问津的股票,然后从这些股票里寻找出公司实际价值大于股票价值的烟蒂公司进行投资。
在跟随格雷厄姆学习投资的时间里,巴菲特接受了成为一流专业投资人的系统性培训。
在巴菲特早年投资岁月里,大部分公司的股票都价格便宜,他就像弯腰捡无人问津的烟蒂一样,把股票一把一把地积攒在一起。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烟蒂都在日后为巴菲特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你看,其实巴菲特早年间也买过业绩亏损的股票,也是靠“炒小炒差”的垃圾股起家的。
查理·芒格是巴菲特多年的好搭档,可以说,是两个人一起合伙打造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帝国,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异的投记纪录。
两人自从1959年在朋友组织的午餐上认识之后,就一见如故,热烈的交谈从那时候开始持续到今天,已经将近六十年,他们之间的友谊也是金融世界里的一段佳话。
虽然在外人看来,巴菲特名气更大一些,但是芒格的粉丝也不少。芒格为巴菲特带来了很多新的投资理念,也帮助巴菲特完善了自己的投资哲学。
比如巴菲特就常常提到芒格的“鞋扣理论”,并表示这个理论给了他很深的启发。
所谓鞋扣,就是过去老式皮鞋上的金属扣子,可以固定鞋带的小玩意儿。
鞋扣理论来自于芒格一个同学的父亲。
这位同学的父亲有一个朋友,计划在鞋扣市场囤积居奇。
因为鞋扣市场非常小,所以这个人最后占据了整个鞋扣市场,也因此沾沾自喜,垄断鞋扣市场让他感觉良好,自认为是各个方面的全能专家,对所有事情都高谈阔论、指手画脚。
芒格认为这个方式是大错特错的。
芒格也是一个好为人师的人,喜欢布道,但是他始终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保持谨慎,从不在这些领域发表看法,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鞋扣的受害者。
受到芒格鞋扣理论的影响,巴菲特也为自己圈定了一个能力范围,他总结自己只能做好能力范围之内的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钱,第二件事情是投资和第三件事情是自己的生活。
除此以外的事情,巴菲特既不感兴趣,也不会随便指手画脚。
这一点在巴菲特的投资策略里表现得非常突出,那就是巴菲特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坚决不投。
即使是面对自己的忘年交好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的强力推荐,让他去买微软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依然选择拒绝,因为他自己首先对 IT 行业不了解,第二也没有兴趣了解。
此外,芒格还为巴菲特的投资理论注入了很多新的想法,完善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比如让巴菲特重新思考烟蒂投资策略。
在巴菲特投资生涯的前期,他都遵循着格雷厄姆的烟蒂原则,买的都是非常便宜的股票。
格雷厄姆的这套投资方法,本质上讲,就是用量化的办法对每只股票进行分析,虽然是一个笨办法,但是只要理性地执行,把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投资时时刻谨记,买入就是为了卖出,绝对不要贪恋的原则,就可以保证赚到钱。
巴菲特就是通过投资烟蒂公司完成了资金的原始积累。
但是巴菲特并没有意识到,格雷厄姆的烟蒂理论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
格雷厄姆是经历过1929年大萧条的投资人,他的投资理论不可避免地带有悲观色彩,始终保持着对金融灾难的警惕,这种悲观主义导致的结果就是格雷厄姆的投资始终停留在非常辛苦地弯腰捡烟蒂,然后吸上一口的苦差事上,赚辛苦钱。
这个理论在经济低迷、资本市场不成熟的时候,非常奏效,因为市场上有很多被低估的股票。
但是随着经济的好转,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股票市场,这样整体的股票价格就会被推高,便宜的股票也会越来越少,而且过热的市场会引发垃圾股票的价格都被热炒,不理性的市场不适合烟蒂投资的逻辑。
但是巴菲特仍然没有放弃烟蒂投资,毕竟他曾经通过这个策略赚到了钱,人的习惯是不容易改变的,连巴菲特也不例外。
受到巴菲特的影响,芒格也在采用烟蒂原则寻找好的投资机会,但是芒格的寻找标准不一样,他喜欢做大生意。
芒格不满足于巴菲特只盯着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来考察公司,他认为这些研究报告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