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市分析]美股大幅反弹!巴菲特犹豫之际是谁在大胆抄底?
今年的美股巨震中,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大胆抄底。这种策略并非基于该基金对行情的判断,而是基于其始终坚守的资产配置再平衡原则。
危机来临时所有人都在害怕,能帮助你的将是那些根据长期规律提前制定的准则。
2020年美股出现了史上罕有的巨震,2月末到3月末,标普500指数一个月间跌去了35%,但随后的两个月又从底部大幅反弹了36%。
这意味着,如果投资者能在美股暴跌中大胆抄底,其将在后续反弹中斩获可观的收益。
但抄底绝非易事,以“众人恐慌我贪婪”著称的巴菲特在这轮急跌中也未找到合适的投资机会。伯克希尔哈撒韦第一季度末仍持有1370亿美元现金,再创历史新高。巴菲特在美股打了6.5折之时选择静观其变。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一类资金在美股暴跌之际毫不犹豫,大胆抄底。不仅仅是今年,在当年互联网泡沫危机、次贷金融危机中,这类资金也是抄底主力。他们就是以养老金、捐赠资金为代表的大型机构投资者。
● 为什么捐赠基金这样的机构投资者经常成功抄底?
● 他们的投资策略又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呢?
捐赠基金的抄底秘诀
资产配置再平衡
近期,耶鲁大学捐赠基金披露了其第一季度末的股票持仓情况,披露文件显示,耶鲁捐赠基金的股票投资从去年年底的6280万美元增至今年三月底的2.674亿美元,规模大增四倍。
当然,这仅是耶鲁捐赠基金应监管要求披露的一部分持仓,但从中也可看出该基金在3月美股大跌中的积极加仓。
为什么耶鲁捐赠基金敢于在暴跌中逆市加仓?是当时就预测新冠疫情能被有效控制?是大胆押注经济快速复苏?还是找到了被严重低估的好标的?
该基金的首席投资官,大卫•斯文森给出了答案:耶鲁捐赠基金在市场下跌中大幅增持了指数ETF,以重新平衡基金的可销售资产类别,使其达到配置目标。
简单来说,就是资产配置再平衡。
1、什么是资产配置再平衡
举例而言,如果一只基金配置了60%的股票和40%的债券,当股市大跌,股票资产缩水35%后,基金组合变成了50%的股票和50%的债券,此时就需要买入股票以重新回到原始的60%-40%配比。
根据资产配置再平衡原则,投资者要在股市下跌时不断加仓,不论外部环境如何,越跌越买。
2、资产配置再平衡,大型机构投资者抄底的主要推手
别小看资产配置再平衡这种“无脑抄底”的策略,主权财富基金、养老金、捐赠基金等做大类资产配置的机构投资者普遍在用,且效果还不错。
据机构投资者数据提供商CEM Benchmarking统计,2000至2003年互联网泡沫危机时期,220余家养老金的股票配置比例维持在65%附近,而同期标普500指数最大跌幅逾50%。这意味着养老金不断通过资产配置再平衡买入股票,股票投资组合扩大了1.5-2倍。
2007至2009年次贷金融危机期间,美股再次腰斩,而220家养老金股票配置比例仅从58%降至52%,逆市买入继续。正是资产配置再平衡策略让这些机构没有错过市场复苏,投资组合最终收复了危机中的失地。
资产配置再平衡的启示
基于长期规律提前做好准备
美国共同基金的先驱,传奇投资大师约翰•邓普顿爵士有一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市场最悲观的时刻正是买进的最佳时机,最乐观的时刻正是卖出的最佳时机。”
不过这句名言背后还有另外一个故事,约翰爵士认为当市场最悲观的时刻,他也不会有勇气买入,所以在市场平静时,他就做好准备,写了一个“愿望清单”,清单上列出了他认为运作良好但股价过高的公司股票。未来若市场恐慌性大跌,愿望清单的条件满足时,约翰爵士就会遵循规则买入。
无论是耶鲁捐赠基金的资产配置再平衡原则,还是约翰•邓普顿的“愿望清单”,他们都是基于“股市大趋势向上”或“好公司价值回归”这样的长期规律提前做好应对市场波动的准备。而非在情绪化波动中绞尽脑汁预测未来,再艰难的做出逆人性的决策。
巴菲特今年第一季度未出手,可能是他“愿望清单”的条件未满足。而耶鲁捐赠基金的果断抄底则是遵循资产配置再平衡这条原则。大师们早就有计划有准备,而不是在情绪化的波动中去揣测市场预期,去预测行情底部。
普通投资者不妨借鉴这个思路,基于长期规律制定好应对市场波动的策略。比如你也可以像大卫•斯文森一样,在资产配置组合偏离目标时,加仓指数增强型基金这类与股指走势相关性较高的资产。或者像约翰•邓普顿爵士一样,拟一个“愿望清单”,心仪基金回撤达到一定幅度时即考虑加仓。
危机来临时所有人都在害怕,能帮助你的将是那些根据长期规律提前制定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