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纷繁复杂,瞬息万变,许多经济学家都致力于研究股市,以找寻出其中隐藏的规律。其中关于股票市场理论最有名的莫过于法玛的有效市场理论。
早在60年代初期,法玛就开始着手摸索股价波动的规律。作为博览群书的读者,他博采各家股市行为学说之长,并深受法国数学家贝努瓦特·曼德尔布罗斯(BenoitMande!brot)的影响。作为级分几何的发明者,曼德尔布罗特的看法是:股价变化毫无规律可言,对它们永远不可能做任何根本性或统计性的研究;而且不规则价格波动的格局的变化定会加剧,同时股票价格也会发生大幅度的变化。
1963年,《商业杂志》发表了法玛的博上论文《股价行为学》,后来又有部分节选发表在《金融分析家杂志》以及《机构投资者》上。金融界对这个崭露头角的新人投入了足够的关注。
法玛的观点清晰明了:股价的不可预测性是因为股市过于有效。在一个有效的市场里,任何信息的出现都会使许多聪明人(法玛称他们为“理智的最大利润追求者")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从而导致价格快速升跌,股民尚未赚钱,价格就已经变化了。所以,如果是一个有效的市场,由于股价瞬息万变,那些预测未来的做法是毫无用处的。
另一方面,法玛认为有可能对有效市场的某种概念开展经验性检验。另一种办法是找出能够在业绩上超出市场交易的系统,或找出超出市场业绩的券商。但如果这些券商存在,这个市场显然是不够有效的;相反,如果没有人能够展示出击败股市的能力,这样我们可以认为市场是卓有成效的,并且股价反映了市场的全部信息。
要是法玛的上述观点没有错误,除非靠机遇,否则几乎没有任何个人或团体能取得超出市场的业绩。任何人或团体更不可能持续保持这种超出寻常的业绩。但是,在过去二十五年内,巴菲特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告诉我们,这是有可能的。还有其他几位步巴非特后尘的聪明券商,他们也打败了市场,其经验也证明了取得超出市场业绩的可能性。有效市场理论受到了明显的挑战。
按照巴菲特的看法:“有效市场理论的倡导者们似乎从未对与他们的理论不和谐的证据产生过兴趣。很显然,那些坚信自己信仰、试图撩开股市神秘面纱的人有很多。
为什么有效市场理论经不起市场检验呢?主要原因有:
首先,投资者感情用事。按照有效市场理论,投资者使用所有可得信息在市场上定出理智的价位。但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投资者缺乏理性期望值。
其次,投资者对信息的分析不正确。他们总是在依赖捷径来决定股价,而不信赖公司的基本业绩。
再次,短期业绩被过分强调,这使得从长远角度击败市场的可能性不复存在。
巴菲特的观点不同于有效市场理论:它没有为那些全面分析可得信息并由此占据竞争优势的投资者提供任何成功的假定前提。“市场经常是有效的,这一观察是正确的。但由此得出结论说市场永远是有效的,这就错了。这两个假定有着天壤之别。”
但是,在主要的商学院里,有效市场理论仍被奉为圭臬。这个事实带给沃伦·巴菲特无穷的“满意”。巴非特讽刺性地说道:“很显然,这种对学生和容易轻信的投资专业人士的不负责态度对我们和其他追随格雷厄姆的人来说是最大的帮助。因为他们必须喝下有效市场理论的苦酒。在任何种类的较量中——金融也好,精神或身体也罢——我们都占有极大的优势。我们的对手被告知市场的不可控性,他们甚至都不用去试。白私点儿说,我们应该创造条件让有效市场理论永远在学校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