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恩师:本杰明.格雷厄姆
巴菲特人生中的第一位“巨人”,就是他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格雷厄姆被称为“现代证券分析之父”和价值投资理论奠基人,其代表性著作有《证券分析》(1934年,该书第一作者)以及《聪明的投资者》(1949年)。1950年,巴非特进入哥伦比业大学商学院攻读硕土研究生,开始跟随格雷厄姆学习投资。在巴菲特“钦定”的个人传记《滚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财富人生》(以下简称《滚雪球》)一书中,作者爱丽丝.施罗德(AliceSelhroeder)根据巴菲特的问忆描述了他的这段学习生涯并总结道:“在格雷厄姆的课堂上,沃伦.巴菲特学到了三大主要原则:一股股票即代表着拥有一家企业一小部分的权利,是你愿意为整个企业所支付价格的一部分。使用安全边际。投资是建立在估算和不确定性基础之上的。大范围的安全边际保证了不会因为误差而导致失败。:市场先生’是你的仆人,而不是你的主人。”
在这三大原则中,巴菲特认为安全边际(MarginofSufety)最为重要。安全边际是指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这一概念最早由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一书中提出。当股价低于内在价值时,则表明该股票存在安全边际。而股票安全边际的大小,将直接决定投资回报率的高低。1954年,巴非特进入导师的合伙公司一格雷厄姆一纽曼公司,开始在实际操作中跟随格雷厄姆学习投资之道。格雷厄姆除了让巴菲特认识到安全边际的重要性,更教会了他如何在投资交易中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在股市波动中盈利。他的言传身教,对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一代宗师”格雷厄姆所开创的证券分析理论,是巴菲特投资之路的基石。而巴菲特也很好地继承了他的衣钵,并将其发扬光大,最终成长为新一代的投资大师。
当然,巴菲特之所以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于他善于思考,面不是呆板地跟随格雷厄姆“亦步亦趋”。他在格雷厄姆一组曼公司工作时发现,“作为更进一步的安全措施,他(格雷厄姆)会购买许多只股票且每只股票只买很少的头寸,这是出于分散投资的原则。格雷厄姆的分散投资理念非常极端,有时候他的头寸小到只有1000美元。”然而巴菲特对这样的分散投资却并不费同,并认为没有任何理由采用这样的方式下注。除此之外,巴菲特对格雷厄姆的“雪茄烟蒂股”投资策略(CigarButtInvesting)也表达了自己不同的见解。格雷厄姆将那些质地较差且股价相当低廉的股票称为“烟蒂",就如同人行道上被弃置一.边的雪茄烟蒂。在安全边际的前提之下,格雷厄姆提出了两种筛选“烟蒂股”方法:一是以低于公司2/3净资产的价格买入该公司的股票;二是购买低市盈率公司的股票。然面巴菲特却认为,“不要做低回报率的生意。时间是好生意的朋友,却是坏生意的敌人。如果你陷在糟糕的生意里太久的话,你的结果也一定会槽糕,即使你的买入价很便宜。”
菲利普.费雪
除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极力推崇的另一位投资“巨人”就是被誉为“成长股价值投资策略之父”的菲利普.费雪(PhilipA.Fisher),其代表作为《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虽然费雪与格雷厄姆同样属于价值投资者,但二者的投资风格却截然不同。格雷厄姆注重安全,建议投资者分散投资并购买价格低廉的股票。而费雪则终其一生执着于成长性投资,他对公司本身的质地和成长性(包括经营状况、发展前景、组织架构和管理层等)极为关注,将二者作为第一重要的筛选标准。而这一点,恰恰是格雷厄姆理论体系中所缺乏的。费雪认为,与其花便宜的价钱买入一家平庸公司的股票,不如花合适的价钱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二者相比,后者的获利空间其实更大。
许多不太了解费雪的投资者会误以为:既然费雪强调“成长型价值投资”,那么他对于风险的容忍度就会比较高。事实上却恰恰相反,费雪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保守型投资者”。当然,费雪的这种“保守”主要体现在他对个股的要求上,而并非是分散投资。相反,费雪建议投资者对股票进行集中投资,将投资的股票数量限定在10家以内。在这一点上,费雪和巴菲特可以说是“志趣相投”。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集中投资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坚持集中投资,既可能让你大幅跑赢市场,也可能让你的投资回报率远远地落后于市场。倘若投资的对象是垃圾股票,则极有可能使你深陷泥潭,甚至是一败涂地。那么,应该如何避免这种结局的出现呢?费雪认为,需要将集中投资的战略进一步延伸,即只“集中投资于最优秀的公司”。如此一来,则可以让价值投资者把注意力集中在公司的基本面上,而非各种内幕消息和短期的股价波动上。因此,集中投资不仅仅是能力边界的问题,更是投资者对待股市的态度问题。费雪曾经说过:“我知道我对公司越了解,我的收益就越好。”
费雪的投资思想,对巴菲特的投资生涯同样影响深远。他于1958年出版的《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润》一书,为成长股投资指明了方向。巴菲特读过之后对该书印象非常深刻,随后便亲自登门向费雪讨教投资策略。巴非特曾经回忆与费雪的见面经历,并承认自己从两人之间愉快的交流中获益匪浅,“当我见到费雪时,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和格雷厄姆一样,没有架子、优雅大度,是一个杰出的老师。尽管格雷厄姆和费雪的投资方法相异,但他们二者在投资界是缺一不可的。”而除了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二当家”查理.芒格先生对费雪的投资理念同样也给予过很高的评价。费雪的投资理念为巴菲特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使他的投资领域不再局限丁格雷厄姆的投资体系,从而进入到一个更广阔的投资空间。巴菲特本人在评价这两位“巨人”对自己所产生
的影响时,曾这样说道:“我的血管里85%流着格雷厄姆的血,15%流着费雪的血。”
集百家之长
除了上述两位大师,还有几个“巨人”也对巴菲特的投资生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查理.芒格:巴菲特事业上的黄金搭档,现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会副主席。查理.芒格对巴菲特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和全方位的,被世人称为“巴菲特最后的秘密武器”。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MaynardKeynes):著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实际上,凯恩斯的成就绝不仅限于开创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他还在投资领城取得了不菲的成就。对于凯恩斯的许多投资思想和观点,巴菲特都十分认同。
劳伦斯.N.彭博(LawrenceN.Bloomberg):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家,他的“消费垄断型企业更值得投资”的思想对巴菲特影响深远。
约翰.伯尔.威廉姆斯(JohnBurrWilliamns):基本面分析的开山鼻祖,巴菲特评估企业内在价值时所采用的现金流量贴现模型正是由威廉姆斯于1942年提出的。
埃德加。劳伦斯.史密斯(EdgarlawrenceSmith):《普通股之长期投资》(CommonStocksasLongTemInvestments)的作者,巴菲特经常提到的“留存收益”观点就是由史密斯提出的。
不难看出,巴菲特正是参透并完美地融合了这些大师的思想精髓,最终实现了“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也正是因为站在这些“巨人”的肩膀上,巴菲特才能有机会看到更为广袤壮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