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美国市场还是A股市场,总有层出不穷的新概念,新题材把一些公司的前景捧上了天,说出了花,不由得使人心动不已。但一按商业常识去评估这些企业的赢利模式,便有一种无根之基、无本之末的感觉。
怎样对待这种诱惑?巴菲特在1989年的股东信里系统总结了前25年投资经历的经验教训,很值得我们借鉴:“另外还学到一个教训,在经历25年企业管理与经营各种不同事业的岁月之后,查理跟我还是没能学会如何去解决难题,不过我们倒学会如何去避免他们,在这点我们倒做得相当成功,我们专挑那种一尺的低栏,而避免碰到七尺的跳高。
不管是在经营企业或是投资,通常坚持在容易理解的好公司会比死守在有问题的公司要来得好,当然有时困难的问题也有被解决的机会,像是我们刚开始在经营水牛城报纸一样,或是有时一家好公司也会有暂时的难关,像是以前美国运通与GEICO都曾经一度发生状况,不过总的来说,我们尽量做到回避妖龙,而不是冒险去屠龙。” (摘自巴菲特1989年致股东的信)
巴菲特教会我们,对于那些令人看不明白商业模式的所谓好公司,简单有效的策略是:躲开它。不理它就不可能上当,非常高明的做法。
怪不得2000年左右的网络股泡沫破裂,有多少英雄好汉的财富灰飞烟灭,而巴菲特却分毫不损,不得不令人感叹,正确的投资理念对财富的增减是多么的重要。
“我们对‘持续性’的评判标准,使我们排除了许多处在发展迅速且变化不断行业里的公司。虽然资本主义的‘创造性破坏’对于社会发展很有利,但它排除了投资的确定性。一道需要不断重复开挖的护城河,最后根本就等于没有护城河。”(摘自巴菲特1989年致股东的信)
既然有些公司看得懂,另一些看不懂,那就把精力放到看得懂的企业上。“当然有许多产业,连查理或我都无法判断到底我们在玩的是宠物玩具还是芭比娃娃,甚至在花了许多年时间努力的研究这些产业之后,我们还是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有时是因为我们本身智慧上的缺陷,阻碍了我们对事情的了解,有时则是因为产业特性的关系,例如对于一家随时都必须面临快速变迁技术的公司来说,我们根本就无法对其长期的竞争力做出任何的评断。
人类在30年前,是否就能预知现在电视制造或计算机产业的演进,当然不能,就算是大部分钻研于这方面领域的投资人与企业经理人也没有办法,那么为什么查理跟我要觉得应该要有去预测某些产业快速变迁前景的能力呢?我们宁愿挑些简单一点的,一个人坐舒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费事去捡稻草里的针呢?”(摘自巴菲特1993年致股东的信)
在现实的投资世界中,一般是好企业的商业模式透明而好理解,而劣质企业没有一个明确的商业模式,但它们却喜欢吹牛,迷惑投资者,所以应该避开那些把前景描绘的天花乱坠但商业模式无法确定的公司。既然有好理解的公司在那摆着,干吗还要费力去看那些难以置信的蛊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