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末与20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股市疲软,走势看得让人生气与厌烦。
从1977年春天开始,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就如同跳水一般,猛跌到800多点,远低于平均水平1969点。原因是经济周期的影响,因为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的经济不景气,所有报纸的头版都登着绝望的消息:美元贬值,日元升值,伊朗的原教旨主义者,尼加拉瓜的红色军团,石油输出国组织活动频仍,国内能源短缺,人们普遍认为美国的作用在削弱。老布什开始关注白宫,并对联邦债务感到蔽惊。他发誓,如果他当选就要在第一任里实现预算平衡。这样的经济环境,让美国股民心灰意懒。
著名的《商业周刊》则干脆做出了最让人揪心的预言,1979年8月的一期刊物的封面题目就是“股票完了”。文章很有创意,它仔细描述了股市不景气的各种现象。文章悲观地说道,无论如何,美国经济必须承认股票永远死了这一事实—也许将来会恢复,可绝不会太快。
然而,对于巴菲特来说,这就是投资的美好时光,他代表伯克希尔公司陆续搞了一批投资,用贪婪的目光东张西望,四处寻找猎物,投资了奥姆雷达,赫斯、美国广播公司、GEICO,还有通用食品、《奈特岛拯救报》、通用媒体、SAFECO,F.W.羊毛公司等,还有许多其他公司的股票。
这个时候,巴菲特吃惊地发现,一向以长期投资出名的养老基金在1979年只把手头9%的钱花在股票上,再没有比这更胆小的事了。巴菲特嘲笑他们说:“一群理论上说最该保持长期投资的人,对此,我们不能不感到高兴。”
面对廉价的股票,面对巴菲特的批评,一些高级投资顾问还解释说: “还有些问题不明朗。”“股价很低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要买进,将来的形势还取决于许多棘手的问题。”可是,直到熊市将要过去的时候,养老基金会的经理们还在等着“看清形势”。对市场洞若观火的巴菲特坚决不同意基金经理们这种说法。他给杂志《福布斯》投了篇稿子,批评养老基金会的经理们过了时的明智,在文中愤愤地写道:“将来的事没人知道,你们是在大家都看好时才花高价买进。不确实性其实一直伴随着长期投资者。”
这篇文章出现在这个时候,对于研究巴菲特的投资思想是很有作用的,他表明了巴菲特对于资本市场这个行业的理解更加深入,比他以前的思想更深入、更先进。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巴菲特批评了基金会的经理们都集中到了当时利率有9.5%的公司债券上了。
对此,基金会经理的解释是:股票没有息票,而且风险太大了,债券是一个更加安全的品种。然而,巴菲特认为,股市经过大幅下跌,实际上股票风险很低了,他看的不只是股票本身,还得看企业的经济状况,然后再下结论。股票与债券一样,也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它其实也是有“息票”的,即企业的赢利。比方说,可口可乐公司的账面价值增加了13%,一个很普通平常的数字,但是,它的股票交易因为市场低迷,却达不到这个水平。巴菲特看到的股票就是“带13%息票的可口可乐债券”,这个收益比一般的债券利率高得多,最终,股票会反映这个价值,始终会给他带来13%的收益。然而,基金会经理却看不见这一点,只会照搬理论上的知识。
20世纪70年代末的巴菲特与伯克希尔已经是大名鼎鼎了。他们购买的股票会引起别人的追逐,导致股价上涨10%,成为“巴菲特概念股”,正如当今中国的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一样。一些华尔街的经济人会对客户说:“看啊,通用食品的股价升得像长了翅膀一样,但巴菲特不承认他在买进,他等别人都抛出,股价回落时再开始购买。”脾气火一点的芒格就会大声诅咒道:“这帮狗娘养的又在跟进了。”脾气温和的巴菲特则什么也不说,静心干自己的事,买黄金、钻石、艺术品、房地产、稀有金属、冷冻食品,甚至希蒙得木豆,还为别人咨询如何渡过难关。对于别人引用报纸上说经济不行的话,股票会一直下跌,巴菲特不耐烦地说:“别信书上的理论。”巴菲特反驳道:"5年前美国经济也面临着相似的情况,但渡过难关以后,随之而来的是历史上最有力的经济复兴。金融周期只有在回忆时才是清楚的。无人可以预知未来。”
1982年8月份的时候,美股连跌8天,道·琼斯跌到15年来的最低点777点。开始探底回升,曾在一天之内股票指数猛长了38.81点,是历史上一日内升得最快的一次。第二天的《华尔街日报》预言说:“有人认为这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腾飞的征兆。”
股市开始回暖了,到1983年5月,道·琼斯指数达到1232点,比《商业周刊》说“股票完了”时还高出66点。看到道·琼斯数猛涨,这家杂志现在又赶紧声称股市复活了,一位投资者恨恨地说:“正是一个见风转舵的家伙,它当时的报道引起了一片恐慌。寡妇们在哭,孤儿们在泣,交易场地板上扔满了预售的单子。”
巴菲特持有的股票猛涨,《华盛顿邮报》窜到了73美元;阿弗利亚特买进时为5美元,年底的收盘价达到了38美元。国际公众广告公司从6.38美元涨到52美元;GEICO买进时是最黑暗的时候,现在翻了39倍; RJR涨了17%;通用食品涨了40%。伯克希尔的股价升到1310美元,巴菲特的身价也因此涨到6亿2000万美元。《福布斯》用羡慕的话说“他现是全国最富的人之一”。由于账面上积累了巨额财富,伯克希尔的股东们要求巴菲特拆分股票,理由是低价的股票更有吸引力,能引起大众对它的兴趣,促进贸易,甚至在短期内可以提高伯克希尔股票的价格。但是,巴菲特拒绝了分股的提议,在1983年,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出了拒绝分股的理由,即把饼切成许多块并不增加它的实际价值。
1983年的年度报告是值得注意的,巴菲特在这年的年度报告中还说了这么一段话:“不管价格多高,我们根本不想卖掉伯克希尔的好业务,也不愿发行股票和债券,只要我们还能从中获得一点好处,只要我们还对老板与工人间的关系感到满意。我们希望不要再在资金分配时犯选择这些行业的错误……不过,玩米兰牌不是我们的风格。”巴菲特的月的只想实现财富无限制地增长,吸引和稳定伯克希尔的股东。
1983年,巴菲特购买了内布拉斯加家具世界,这笔投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年春天的一天,巴菲特来到内布拉斯加家具世界,准备和一个叫罗丝·布朗金的女士谈生意,奥马哈人都称她B夫人。她已经89岁了,是一个好强爽快、坚持原则的女人。巴菲特来的时候,她正乘着高尔夫球车在巡视,精神很好。
见巴菲特到来,B夫人与巴菲特来到办公室坐下,巴菲特小心地问她是否愿意把商店卖给伯克希尔。
B夫人干脆地说:“愿意。”
“您要多少价?”巴菲特还是小心地问。
“6万美元。”B夫人脱口而出。
B夫人以为巴菲特会讨价还价,想不到巴菲特眼皮都没有眨一下就答应了,很痛快地就签了支票。
巴菲特拿出一张协议签了字以后给B夫人,她不会写英文,连读都很困难,于是她在底下画了个押。她看也不看就把支票折起来,然后说:“巴菲特先生,我们要把所有竞争者都送人绞肉机。”交易就这样达成了。B夫人对于竞争对手属于毫不留情的一种人,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是攻击力很强,对雇员很严厉,她会大喊大叫地对雇员说:“你这个没用的废物!”“你这个笨蛋!懒鬼!”B夫人的经营方式就是她的座右铭:‘·价廉,不欺。’,1949年,一个叫莫哈威克地毯厂控告她违反了公平贸易法,把她送上了法庭。厂主莫哈威克的地毯最低价为0.9米7.25美元,但是B夫人只卖4.95美元。
法官反问厂主道:“那又怎么了?”官司只好不了了之。第二天,法官来到内布拉斯加家具世界,买了价值1400美元的地毯。
B夫人是一个为了企业发展不顾一切的人,全身心地扑在家具世界的发展上。
一次,《奥马哈世界》的记者赫拉德采访她时,问她:“你最喜欢哪部电影?
B夫人说:“太忙了。”
又问:“最喜欢哪种鸡尾酒?”
“没有。喝酒的人会破产。”
“那么,你的爱好呢?”
“开车去窥探一下竞争对手的情况。”
像这种人在经营企业,有什么不能放心的呢?
在收购家具世界之前,巴菲特先做了一些的调查,查了家具世界的纳税记录,上面写着它每年的税前利润为1500万美元。家具世界是当时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城,年营业额达1亿美元。在奥马哈的同行业中,它的营业额就占了2/3,这个比例也是其他地方的最大商场无法相比的。因此,美国其他地方的连锁店不愿在奥马哈卖家具,免得与B夫人竞争。家具世界的生意如此红火,以致它运沙发的卡车上都不敢画上标记,免得激怒其他城市的商人。巴菲特吃惊地说:“与她竞争可就小鬼见了阎王。”
经过调查,巴菲特觉得她拥有奥马哈家具市场的“收费桥梁”,这点就如同他买《新闻晚报》一样。于是当B夫人开出6000万美元的价格时,他觉得没有高估,其实,B夫人的眼光没有巴菲特高远,不知道家具世界隐藏的潜力有多大。巴菲特收购完家具世界后,派伯克希尔的审计员去仔细评估家具世界的价值,最后得出结论是一一8500万美元。巴菲特自然心中又是一阵窃喜。收购不久以后,B夫人就对自己6000万美元的开懊悔不已,但一向性格强硬的她在接受杂志采访时说:“我不会反悔的,不过我很吃惊的是,他一分钟都没有考虑,但他肯定研究过,我敢打赌他知道。”巴菲特当然不知道家具世界准确值多少钱,但他知道6000万美元拥有很大的安全边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