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1930年——),曾经错过了很多牛股。
亚马逊,美国的超级大牛股之一,巴菲特错过了。
亚马逊是全球新零售的巨头,从网上卖书开始,逐渐延伸到其他商品,不停地抢沃尔玛的生意,现在主营业务已经远远突破了传统电商的范畴,还涉及到了云服务,是“新零售+新科技”的杰出代表。
按理说喜欢零售股的巴菲特应该喜欢它,因为巴菲特对沃尔玛研究很深,也用情很深,在沃尔玛上得意过,也失意过。
巴菲特没有理由不研究沃尔玛的竞争对手亚马逊。
他必然研究得很深,很透。
但巴菲特愣是没买它。尽管巴菲特本人熟悉亚马逊的创始人兼CEO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1964年——),这个创造美国商业奇迹的“光头佬”。
可能是亚马逊的市盈率一直都比较高,没法让巴菲特睡得安稳。
(亚马逊的年线图,伟大的公司都是涨多跌少的。而且,伟大的公司跟普通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实际上,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第二年,2001年,巴菲特71岁那年,就是买入亚马逊的绝佳时机。
如果错过了最佳时机,还有次优时机……在以后也有无数次机会可以买入。
但是巴菲特就是没买。犟!
微软的道理,也是一样。2001年是最佳买入时机——它已经有足够的经营记录及足够伟大的产品供人研究无数个日日夜夜。
而且,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1955年——)还是巴菲特的好基友呢。他俩在1991年相识,那年盖茨36岁,巴菲特61岁。两人经常在一起打桥牌、玩乒乓球。
相识十年了,还有什么东西不能了解透呢?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地方,直接问小盖茨不就行了?
可惜到不能再可惜!
接棒电脑软件业的是互联网产业。
微软的IE霸占了互联网浏览器的大部分市场,但是互联网的巨头是另一个企业——Google。
总会有新的业态、新的龙头诞生。
巴菲特喜欢看纸质的东西,比如《华盛顿邮报》。他比较少用电脑,更少用谷歌来搜索。
所以,虽然谷歌非常优秀,也有无数次买入的机会,但是巴菲特还是没买。
facebook,是互联网产业养育出来的另一个巨头——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之一在于:传统媒体的内容是记者编写的,而社交媒体的内容是用户自己生产的。
记者再多,也没有读者数量多。
这决定社交媒体必然取代传统媒体,尤其是在广告宣传方面——广告是传统媒体的“奶妈”,社交媒体抢了传统媒体的奶酪。
由于投资者及中介机构哄抬价格,facebook 发行价过高,2012年上市第一年就跌破发行价,应验了“非死不可”的预言。
不过,时间是facebook的朋友,它的业绩越来越好,股价也跟着修复、创出新高。
巴菲特不需要找朋友,还要防止别人骚扰,不玩社交网站,不买这个,能够理解。
不赚自己理解不了的钱嘛。
微软、亚马逊、谷歌、facebook……与科技相关的巨擘企业,巴菲特都完美地错过了。
当然,股神之所以能够称神,在于进化能力,在于知错能改。
巴菲特没有顽固到底。他虽然没有在2008年股票暴跌时买入苹果,在2009年之后又错过了几年好时光,直到2016年一季度,86岁的巴菲特才买入苹果,而且还是助手怂恿的。
虽然迟到,好过没到。
亚马逊、谷歌、微软、苹果,都是新经济的代表,尤其是亚马逊和苹果,都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杰出企业,妇孺皆知,人见人爱,巴菲特却在最好的时间失之交臂,太可惜了。
有人说:巴菲特就算错过这么多牛股,赚得也比其他没错过的人多。
这没错。他在投资领域的伟大成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我们讨论他的投资失误,并不是给他老人家挑刺,也无需再次给他歌功颂德。
而是想说:巴菲特的过去的辉煌不可复制,我们如果拘泥于他过去的投资风格,可能会错过未来的大部分投资机会。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推动力量。
在1980年代以前,美国经济的推动力量为资本。大资本家洛克菲勒、摩根,对美国经济及股市的影响巨大。
在1980年代之后,随着$苹果(AAPL)$、$微软(MSFT)$ 及$英特尔(INTC)$ 在纳斯达克上市,科技创新对美国经济的影响与日俱增。
时至今日,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40年,大市值的公司,除了传统的保险、银行、证券、石油外,基本都是科技股。
这就是时代的特征。错过时代带来的牛股,就是与世隔绝。
巴菲特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很谦虚地反省自己“愚蠢”。
这样的蠢事,我们还要再犯吗?
绝对不能再犯。
但是,一定要找真正的高科技股票。不要因为一个公司的名字里有“工业互联网”三个字,就以为它的主营就是工业互联网。
实际上它只是个代工厂。
睁大眼睛,看清楚:谁才是真正的高科技企业。
按照巴菲特的思路,这个股票他看都不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