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最近股神巴菲特和钢铁侠Elon Musk又杠上了。在特斯拉最新一次业绩发布会中,Musk用了一句话“moats are lame”(护城河是老旧的)来向巴菲特叫板。他甚至说到,如果你唯一能对抗入侵的敌人是护城河,那么你不会持续多久。(if your only defense against invading armies is moat, you will not last long)。那么股神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是不是过时了,钢铁侠对于创新的观点依据又在哪里,背后的核心逻辑是出发点不同。
最近投资界的老大偶像级人物又杠上了。现实版的钢铁侠Elon Musk在其电话会中,公开抨击护城河理论,显然是针对巴菲特的。而巴菲特也在其股东大会中,为护城河理论辩护,也有些针对钢铁侠的感觉。事实上,这两大神人的辩论也代表过去40年西方主流的公司战略思想变化,以及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
巴菲特关于护城河的理论是经典的公司战略思维。今天我们看任何公司都会问一句话:这个公司的护城河在哪里。从护城河理论中我们又延伸出了好行业,坏行业,以及什么是真正的好公司。迈克尔波特的波特五力模型,是对于护城河理念最经典的教科书。波特最早在1979年将这个观点发布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成为战略咨询框架性的思维。波特五力模型将大量不同的因素汇集在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五种力量模型确定了竞争的五种主要来源,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以及最后一点,来自在同一行业的公司间的竞争。波特的五力模型从本质上就是构建一个护城河。
巴菲特曾经说过,要投资那些“傻瓜都能做管理层”的公司。但是这个护城河理论到了90年代开始受到另一批人的质疑。波士顿咨询公司的George Stalk在1988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写道,最好的护城河应该是保持不断的竞争力,管理层应该不断向前,最关键是与时间赛跑。
他认为:“在这个“黑天鹅”变成“新常态”的时代,企业正在面临一个共同的挑战:在资本驱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如何管理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找到一种安全的制胜策略,达成指数型增长?在跟踪研究了欧美和日本企业十多年的竞争优势变化后,发现企业核心的竞争优势应当是时间。时间是商业竞争的秘密,反应时间导致的优势将带动其他各种竞争优势。在短的时间的成本创造的价值,是企业成功的模式。唯有此,企业才能赢得顾客的忠诚,获得显著且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 “百世兵家之师”孙武在《孙子兵法》中写道:“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与时间赛跑”的理念,与“兵贵神速”的东方智慧不谋而合,这预示着新的竞争战略将给中国企业家带来的管理思维变革,并引领企业实现指数型增长。”
所以古典的护城河理论中,认为公司的各种类型资产是核心竞争力,比如你的渠道,品牌,用户粘性等等。巴菲特是古典的价值投资者,他认为投资一个公司的收益来自于其长期现金流的回报。所以一个公司稳定获得现金流的能力极为重要。这时候,护城河就变成了区分好公司和坏公司的关键。
而在Musk眼中,一个企业的护城河是不断增长的能力,而非资产。特斯拉的护城河不是资产,而是持续创新的能力。关于这一点,哥伦比大学的教授Rita McGrath写过一本书《竞争优势的终结》(The End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她认为:“产业”(industry)属于传统工业概念,它适合于相互不兼容的工业技术时代,但却不再符合跨界竞争的市场现实。企业应该打破产业概念下形成的市场区间和竞争屏障,打破自我设限,保持期权一样的变“态”能力。灵活转型、业态切换能力才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巴菲特和Musk的争论,更多来自不同的视角。然而就算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护城河依然存在。我们已经看到了流量越来越集中,大公司的壁垒越来越深。甚至像Facebook这种社交网站公司,也享受着经济效益和网络优势带来的护城河,导致其竞争对手Snapchat根本没办法和他抗衡。同样的例子在腾讯、阿里、亚马逊、谷歌等大公司身上都能看到。
从我们自己的角度看,股神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并非仅仅实用传统经济。新互联网时代由于完全的透明和开放,很多企业的护城河反而比老经济公司更加深厚。除非科技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在微创新的时代,新进入者越来越没有机会,我们越来越无法看到能向这些传统巨头抗衡的企业。
巴菲特对接马斯克,你会支持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