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成本优势源于地理位置上的先天优势。和建立在过程基础上的成本优势相比,这种成本优势更具持久性,因为地理位置更加不容易复制。这类优势在大批量的商品行业更为常见――这些产品通常具有较低的价值重量比(价值/重量),且消费市场接近于生产地。
垃圾般运和石料加工企业,是我们在第3章里讨论过的两个貌不惊人但利润丰厚的业务。他们不仅拥有借助于法律法规挖掘出的;护城河,而且,也没有几个社区愿意在自己的领地周围挖一个新的大垃圾场或采石场,这就让他们还拥有了一条基于地理位置的护城河。垃圾车到垃圾处理场的路程越远,或是装满石料的载重车到建筑工地的距离越长,搬运垃圾或运送石料的成本就越高。于是,如果这类企业的垃圾场或采石场的位置到客户之间的路途较短,那么,他们也就拥有了更低的成本,这就意味着,竞争对手要抢夺他们的市场,绝非易事。
我们可以近距离看看石料企业在各个层次的经营情况。在采石场所在地,每吨石子、细砂和沙砾的成本在7美元左右,再加上从采石场到建筑工地之间每吨每英里0.10~0.15美元的运费,因此,5~7英里的路程也只不过给客户带来10%左右的额外成本。在实践中,这样的成本表明,采石企业对距离采石场非常近的客户拥有局部范围内的垄断性,在半径50英里以内,竞争力会相对弱一些,也就是说,其他采石企业很难占领这里的市场。
水泥厂的经济机理与此类似,他们在距离厂地一定半径的距离内,也拥有这样的定价权。有时候你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经常会在市中心附近或其他不合时宜的地方看到老水泥厂?这是因为水泥厂一直是该地区附近建筑工地成本最低的水泥供应商,他们的利润率同样也可能高的惊人――这就意味着他们可以缴纳更多的税收,让他们的老板可以在那些对环境问题指手画脚的政客面前挺直腰板。
和采石场一样,水泥厂也经常会在他们]的邻近区域内形成迷你垄断。
难以复制的地理位置,还可以让某些钢铁企业(尽管不是全部)拥有更低的成本。例如,韩国以前国有的浦项制铁(Posco)曾控制高达75%的韩国钢铁生产市场。尽管进口原材料提高了浦项制铁的成本,但在弹丸之地的朝鲜半岛上,庞大的汽车制造和造船业,再加上有限的运输成本,给他们创造了巨大的优势。此外,韩国距中国只有一天的海上行程,这就是说,与输入成本较低但运输成本非常高的巴西或俄罗斯钢铁企业相比,他们可以为中国客户提供更低的价格。随着中国的钢铁制造商在质量链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优质钢的产量越来越大,浦项制铁的成本优势可能会有所削弱,不过,至少在近期内,这种优势依然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