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商品类企业
巴非特待将商品类企业视为衰弱型企业。商品类企业销售的是一般性产品或服务,因此,价格是它们吸引消费者的唯一决定因素。以下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些商品类企业:
·航空公司
·食品原料(例如大米和玉米)制造商
·石油和天然气公司
·木材企业
·造纸企业
·汽车制造商
这些企业所销售的产品在市场上面临相当激烈的竞争,售价最低的企业最有可能赚钱。因此,产品价格是吸引消费者的唯一决定因素。虽然石油公司强调其产品比其他品牌更胜一筹,但人们总是根据价格购买汽油,而不是根据品牌。价格低廉的汽油会赢得市场。水泥、木材、砖瓦和电脑的内存与芯片这些产品市场同样如此(尽管英特尔公司试图改变这一情形,给其处理芯片打上品牌烙印);汽车制造商销售的也是一般性产品,在每个汽车销售细分市场,制造商都力争以最低的价格出售自己的产品;航空公司素来以价格战臭名远扬,提供最低票价的航空公司销售状况最好。
让我们面对现实吧,消费者根本不在意向谁购买稻谷,也不在意乘坐哪次航班从洛杉矶飞往旧金山,只要能到达目的地就行。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都生产几乎同质的卡车,只要福特卡车便宜些,你很可能就会选择它。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会使企业利润变得非常微薄。在商品类企业中,低成本的企业会在竞争中获胜,这是因为成本低廉的制造商有更大的利润空间,它们有更强的价格竞争力。成本越低,利润就越高。这个概念很简单,但含义却很复杂。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必须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这就要求更多的资本支出,而利润也会随之减少。其实,这笔资金本可以用来开发新产品或者兼并其他企业,从而使企业的内在价值得到提升。
上述情况如下:A公司改进其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了利润。于是,该公司采取降价措施,试图争夺B、C、D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B、C、D公司的经营业绩因此受到影响,于是它们纷纷效仿A公司,改进其生产流程。接下来,B、C、D公司降低产品售价,以便与A公司竟争。这样竞争的结果是,A公司最初因改进流程而增加的利润最终被侵蚀掉。而这样的恶性竞争会不断循环下去。有时候,这类企业的经营业绩也不错。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需求大于供给,像汽车制造商这样的企业会因此盈利不少。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它们花费数十亿美元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股东们看到企业盈利了,想分一杯羹,于是企业满足股东要求而增加了股息支付;工会看到企业现在的经营状况这么好,也想从大蛋糕里拿走一块,于是企业提高了员工工资水平。然而,当经济的繁荣渐渐消退时,这些企业的生产能力就过剩了,高额的股息和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却难以回调,企业膨胀的财务状况一下子就缩水了。回想1990~1993年经济衰退那段时期,通用汽车的资产缩水高达%6亿美元。在经济最萧条的时期,汽车行业收缩得更厉害,损失了大约200亿美元。许多汽车制造商被迫停产、降低股息,其股价狂跌不止,呈现出一副狼狈不堪的模样。
还有其他一些特殊事件会促使这类公司的收益激增。1989年,雨果飓风横扫美国佛罗里达州,摧毁数千房屋。灾后,胶合板的价格一飞冲天。那一年,佛罗里达州所有胶合板经营者的生意都十分兴隆。在每年夏天的旅游旺季,航空公司总是忙翻天。有时候,汽车制造商也会打出漂亮的“全垒打”,推出的新款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而创下销售佳绩,例如克莱斯勒的厢式旅行车。在诸如此类的特殊事件中,制造商和销售商都获利颇丰。不过,市场上任何需求的增长常常会导致供给的增加。之后,当需求回落时,超额供给就会导致价格与利润再度下滑。
此外,商品类企业能否盈利,完全依赖于管理层的素质与智慧。
倘若管理层缺乏远见,或因不当的资源分配而浪费企业的珍贵资产,企业就能会像靠低成本竞争的制造商那样丧失市场地位,招致竞争对手的攻击,甚至损害公司的财务状况。
从投资的角度看,商品类企业正是巴菲特极力避开的投资对象。
首先,由于价格竞争,这类企业的利润十分微薄,致使它们缺乏资金扩大经营或投资盈利水平更高的新企业。其次,即使这类企业能够盈利,其赚到的钱通常也投入到厂房与设备的升级中,以维持市场竞争力。对于有些企业而言,止步不前等于是给竞争对手提供攻击的机会。许多这类公司背负着越来越重的长期负债。例如,通用汽车199年的长期负债高达550亿美元左右,远远超过它在1990-1999年间340亿美元的收益。就算不发放股息,通用汽车也无法用这10年的收益来偿还长期负债。通用汽车的夙敌—福特汽车在过去这10年总共获得约351亿美元收益,但该公司在1999年的长期负债高达700亿美元。以福特汽车的经营状况,它大概得花20年才能偿清所有的长期债务。如此看来,这两家公司都不是优质企业,不是吗?试想一下,如果你持有这类身负沉重的长期负债的公司股票,而突然之间,经济开始衰退,谁会承受巨额资金的损失?那些长期债务负担沉重的公司最终会让你长期被股票市场套牢。
航空业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United Air全世界运营状况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在1999年背负着大约50亿美元的长期负债,而它在此前10年间的净收益总共才40亿美元。环球航空公司(TWA)在1996-2000年间,年年亏损。由于工会的压力和高昂的固定成本,所有航空公司的股东永远无法赚到大钱。商品类企业有时会试图通过密集的广告来宣传其产品优于其他竞争者,以此体现该产品的与众不同。在某些情况下,产品设计的大幅改进确实能使某家企业在市场上领先一段时日。但问题在于,无论商品类企业如何追求精益求精,刺激消费者的最终还是价格因素。因此低成本制造商总是最后的赢家,而其他竞争者最终只能垂死挣扎。
巴菲特很喜欢举柏林顿实业公司( Burlington Industries)这个例子。柏林顿实业是一家纺织品制造商,属于商品类企业。1964年,该公司的销售额为12亿美元,股票拆分调整后的价格也在每股30美元左右。从1964年到1985年期间,这家纺织品制造商为改进工艺、提高效率而花费的资金大概有30亿美元,相当于每股大约100美元。绝大部分资本支出都花在降低成本、扩大经营方面。尽管公司在1985年的销售额为28亿美元,但除去通货膨胀因素之后,销售业绩大为缩水。比起1964年的辉煌业绩,公司的销售收入和股东权益都大幅下滑。1985年,公司股票售价为每股34美元,比1964年略高一点。经过2年的苦心经营,耗费了30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而该公司股票带给股东的回报却是微乎其微!柏林顿实业的管理者是纺织业中最能干的,问题的实质在于纺织业本身:过度竞争造成整个纺织业的产能过剩,进而引发价格战,利润随之降低,这样股价自然表现平平,令股东们大失所望。
如果你在股市不景气或利空之际买进柏林顿实业的股票,你可能会深陷困境,别指望该公司股票价格在长期能上涨。这种企业是巴菲特避之不及的投资对象,因为其股票不会让他或任何人致富。巴菲特常说,优秀的管理人员遇到缺乏前景的行业,不是去驾驭行业而是被行业所淹没。换句话说,不论是谁来管理这个企业,其营运状况都不可能被改善。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只不过是童话。在企业界,不论是哪一位管理王子来亲吻这类商品类企业,丑小鸭终究还是丑小鸭。
如何识别商品类企业
要识别商品类企业并不困难。它们通常销售许多其他企业也在销售的产品,其特征包括:利润率低、股东权益(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回报率低、品牌忠诚度低、有较多同类制造商、所属行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利润反复无常、盈利状况几乎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有效利用厂房和设备等有形资产的能力。
商品类企业具有的基本特征如下:
销售利润率和存货周转率低。
低存货周转率加上低利润率会导致很低的资本回报率,这意味着企业根本不赚钱。
高利润率和高存货周转率才是理想的经营状况。
存货周转率低但利润率很高时,企业也能具备出色的盈利能力(我们卖得不多,但每销售个产品就能获得很高的利润)。当然,你也可以有较低的利润率,只要存货周转率足够高(薄利多销带来的总利润同样可观)。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伯克希尔一哈撒韦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的内布拉斯加家具卖场( Nebraska Fumiture mart),该卖场销售的所有家具利润都甚微,但销售十分火暴。消费者享受了低廉的价格,而公司也获利颇丰。你可以这样想,假如你在沙漠中拥有一个柠檬水站,每杯柠檬水的成本为1美元。如果你能以每杯100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那你就可以“一劳水逸”,而不用在乎存货周转率的高低了。只要卖出杯,你就能成为富豪。这就是低存货周转率、高利润率的例子。你同样也能以每杯2美元的价格将其出售,每年的销量为2000万杯。这两种方式都能让你发财致富。
如果你所关注的公司利润率很低,那么该公司很可能是商品类企业一这类企业总是存在各种问题,并且利润率很低。现在我们来看一看《价值线投资调查)( The value Line Iney,以下简称《价值线》)、雅虎财经网、MSN网站或其他金融信息提供方所列出的企业净利润率(《价值线》是巴菲特喜欢参考的投资资讯来源,它跟踪调查1600多家不同的公司,受到所有金融人士的青睐)。根据以下信息,你更有兴趣投资哪家公司?最不想投资哪家公司?《价值线》所公布的这3家公司净利润率为:
1.柏林顿实业公司——纺织业 1.4%
2.可口可乐公司—一饮料业 16.3%
3.博伊西卡斯卡德公司——造纸业 2.2%
由此看出,微软的利润率最高,柏林顿实业的利润率最低。
股东权益回报率低
如果你所关注的公司股东权益回报率很低,那么它很可能是商品类企业。美国公司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约为12%,如果低于这个数字,就说明公司由于商品类产品及定价造成经济状况差。巴菲特认为,股东权益回报率不高的公司就不可能长期保持繁荣昌盛。稍后我们会深入讨论这一点,但现在我们讨论的是低股东权益回报率(再重复一下,《价值线》和MSN网站上都会公布上千家公司的股东权益回报率)。对股东权益回报率低的企业,我们总是避之不及。请找出以下家公司1999年的股东权益回报率:
1.柏林顿实业公司—纺织业3.6%
2.可口可乐公司—饮料业32.5%
3.联合航空集团—航空业15.5%
4.微软公司—软件业26.8%
5.博伊西卡斯卡德公司—造纸业10.0%
缺乏品牌忠诚度
如果你刚刚购买的产品的品牌对你来说不重要,那么生产这种产品的公司一定属于商品类企业。有时候,销售一般性商品类产品的零售商会通过它们自己的商店为这类产品创造品牌—因为它们具备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以招揽回头客。这样的商店一般不会有太高的盈利水平,除非存货周转率相当高。因此,它们必须通过提高销量来弥补一般性商品类产品带来的微薄利润。
请列出1家产品缺乏品牌忠诚度的公司:
博伊西卡斯卡德公司—造纸业
有较多同类制造商
你在任何一个自助加油站都会发现,它所供应的汽油有七八种品牌,每种品牌的汽油几乎都卖同样的价格。如果你想从纽约飞到洛杉矶,共有七八家航空公司能助你完成此次旅行。如果你想买一辆新的运动型多功能车(SUv),市场上有五六种汽车品牌供你选择。生产同类产品的制造商越多,市场竞争就越激烈,而竞争的加剧会促使制造商纷纷降价,致使利润率下降,股东权益回报率也就相应降低了。请列出1家具有上述特点的公司:
联合航空集团—航空业
有组织的劳动力
当低成本制造商打败竞争对手大获全胜时,有组织的员工完全有能力摧毁一个企业,因为他们可以要求公司给他们涨工资。尤其当企业对设备的资本投入大、固定成本高时,这种情况极为常见。飞行员罢工可以导致一家航空公司停止运营,此时,公司的资金开始源源不断地往外流出,因为仅仅是租赁和维护飞机的费用就高得惊人。当汽车制造商开始出现盈利时,工会就会要求给汽车工人更高的薪水。在这些情况下,工会成为了要求苛刻的准所有者,股东们要么分一杯羹给它,要么就冒罢工的风险,而工人罢工往往会损害公司的财务状况。请列出1家必须雇用有组织的劳动力的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
所属行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
一个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除非过剩产能被完全利用,否则,就算市场需求增加,制造商也无法真正获利。只有在产能过剩情况消除以后,市场需求的增加才能促使价格上升。然而,当价格上涨时,多数管理者总是按捺不住要扩大经营,梦想着有一天成为业界的龙头老大。当股东们的口袋由于市场需求与价格的上扬开始鼓起来时,管理者就开始做一件耗资巨大但又无益的事。他们会增加产量,甚至扩大产能,岂知最后的结果却反证了他们的愚昧。
问题就在于,一街之邻的其他同类企业也会有同样的想法。在其他企业纷纷效法之后不久,我们可能又回到了起初那种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之中。生产能力过剩又将导致价格战,价格战将降低利润率,从而减少企业利润。这时,一切又回到原点。
要判断某个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不妨看看在过去5~10年间,该行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是在上涨还是下降。在计算时,不要忘了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若调整后的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则该行业很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请列出1家可能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的公司:
博伊西卡斯卡德公司—造纸业
利润反复无常
如果公司利润看起来反复无常,那它很可能就属于商品类企业。查一查公司在过去10年的净收益,调查结果通常能显示出该公司是否具有该特征。你可以参考《价值线》、雅虎财经网或MSN网站。若某公司每股收益的情况是像这样的,你可能就得怀疑它是商品类企业。
请列出1家利润反复无常的公司:
通用汽车公司
公司的盈利情况几乎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有效利用有形资产的能力
若公司的盈利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管理者有效利用有形资产(例如厂房和设备)的能力,而不是取决于无形资产(如专利、版权和品牌),那你就该怀疑该公司属于商品类企业。航空公司不仅要花费数十亿美元的资金在飞机设备上,还得想方设法招揽乘客。航空公司的盈利能力来源于它利用有形资产—飞机的能力。汽车制造商也是如此,它们在生产厂房方面的耗资就达数十亿美元,其利用有形资产的能力极大地影响了盈利能力。
请列出1家靠有效利用有形资产盈利的公司:
联合航空集团—航空业
小结
请记住,如果价格是某产品刺激消费的唯一因素,那你就得考虑生产它的公司属于商品类企业。长期而言,这类企业的业绩最多能达到市场平均水平,并且,它们很难从困境中自救。这类企业的管理者将会面临接二连三的决策难题,股东也会年复一年地大失所望。
如果你想像巴菲特一样,利用股市的短视行为和利空现象,你就得避开那些商品类企业。它们十分脆弱,并且难以从逆境中脱困。即使它们能风光一时,也不会维持长久的繁荣。
要点
商品类企业具有如下特征:
销售利润率和存货周转率低;
股东权益回报率低;
缺乏品牌忠诚度;
所属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
利润反复无常;
公司盈利能力几乎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有效利用有形资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