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将投资错误等同于投资损失,但巴菲特对错误的定义更严格不符合自2的投资标准。即使一笔不符合他的标准的投资最终盈利,他也将它视为一个错误。
——沃伦.巴菲特
如果说巴菲特堅定地遵守着他的投资标准,他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这些错误大都是无意中犯下的。比如,沃伦.巴菲特1961年用100万美元(也就是他的合伙公司1/5的资产)控制了登普斯特.米尔制造公司。这家公司位于个离奥玛哈144公里远的小镇,生产风车和农用设备。那时候,巴菲特使用的是格雷厄姆式的购买“烟屁股”企业的策略,而登普斯特就属于这种企业。作为控股股东,巴菲特成了董事长。他每个月都得恳求管理者们削减日常开支并减少存货,他们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心里却盼着他赶快回奥玛哈。当巴菲特意识到他收购这家公司是个错误后,他立即决定将它卖掉。
但可惜直无人对登普斯特感兴趣。 此前,巴菲特没有认识到当少数股东和当控股股东的区别。如果他只有10%或20%的股份,他可以很轻松地把这些股份抛掉。但手握70%的股份,他要卖的是控制权,没人想要这家公司的控制权。
巴菲特发现,扭转企业的状况不是他的“特长”。为了纠正错误,他找到了他的朋友查理.芒格,而苦格认识一个叫哈里.伯特的人,他可能是登普斯特的教世主。哈里。伯特人主公司后,开始削减成本,大幅减少存货,挤出了不少现金。巴菲特把这些钱再投资到债券中。
1963年,巴菲特将已经扭亏为盈而且有200万美元债券资产的登普斯特以230万美元的价格卖掉。巴菲特后来承人,如果他只是一个少数股东而不是企业的拥有者,他“纠正这类错误的速度会快得多”。
伯克希尔柏花制造公司是巴菲特最早投资的企业。这家公司成立于1889年,至1929年时,伯克希尔与其他纺织工厂合并,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至1955年, 伯克看尔棉花制造公司和哈萨威制造公司合并后,改名为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但由于当时持续低迷,使合并后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同的日子并不好过,至1965年时,该公司股东权益已经滑落了一半,营运损失已超过1000万美元。
20世纪70年代后期、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的股东们开始怀疑继续在纺织行业投资的明智性。巴菲特并未隐瞒网境,但多次表达了自己的考虑: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下属的纺织厂是所在地区最大的雇主;员工队伍相对来说只需较为周定的技能:企业管理班子显示出了高度的热情;工会也一直比较配合公司管理层的工作。 总之,巴菲特相信经营纺织品仍有利可图。不过,他也声明,他希望纺织集团能以少量的资本支出取得正的收益。
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进人20世纪80年代后,巴菲特逐渐从事实中悟出了一些道理。首先,纺织生意的特定本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实现高回报。纺织品是一种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很难区分的商品,国外的竞争者依能雇佣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挤压经营利润。其次,为了保持竞争力,纺织厂需要补充相当大的资本投入,这在通货影胀的环境中是很可怕的,一旦经营回报匮乏就会陷入灾难之中。
巴菲特当时面临艰难的抉择。如果为了保持竞争力而对纺织分部投入大量资本,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可能会陷入资本支出扩张但收人可怜的境地;如果不追加投资,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的纺织厂就会在与国内外其地纺织厂的较量中失去竞争力。而不论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司在纺织分部是否追加投资,国外厂家仍然具有雇佣廉价劳动力的低成本竟争优势。
1980年,伯克希尔哈萨威公同年度报表显露出了纺织分部的凶兆。那-年, 纺织分部失去了它在董事长报告中的显著位置,紧接着第二年,报告根本未提到纺织业务。最终,1985年7月,巴菲特终于删除了有关纺织部门的一页,从而结束了这项大约有100年历史的业务。
这是一项失败的投资,也是巴菲特投资经验的宝贵积累。他说:“我不会只为增加我们公司收人的一点零头就停止一项利润在正常水平以下的业务,但如果公司一旦出现将来可能会大亏本的迹象,那么,哪怕它目前效益很好,也不能继续提供资金。”尽管纺织部门遭遇不幸,但这一经历并不完全意味着失败。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首先,巴菲特悟出了一个宝贵的教训:很少有人能成功地挽救一个病人音育的亏损企业。其次,巴菲特用纺织业务早期阶段创造的资本购买了一家后来成为伯克希尔公同播钱树的保险公司——盖可保险公司,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愉。
这些退出策略有一个共同点: 对投资大师来说,它们都是不带情绪色彩的。投资大师关心的不是他会在一笔投资中雕多少或赔多少。他只是遵陌他的系统,而他的退出策略只不过是这个系统的一部分罢了。
种 成功的退出策略不可能独立于其他因素,它是一个投资者投资标准和投资系统的直接产物。这就是典型的盲目的投资者兑现利润和接受损失如此困难的原因。所有人都告诉他投资成功依赖于“甩掉损失,让利润增长”。投资大师会费同这句话所以他们才建立 了一个使他们得以成功贯彻这一法则的系统。
通常,利润和损失都会让盲目的投资者紧张。当~笔投资小有盈利时,他开始担心这些利润会化为泡影。为了消除压力,他脱手了。毕竞,专家们不是说“保住利润你就永远不会破产”吗?当然,他在往银行里存这些利润的时候感觉良好,尽管只是10%或20%的利润。
在面对损失的时候,他可能会告诉自已那只是纸面损失——只要他不割肉。 他一直希望这只是“暂时”的调整,价格将很快反弹。如果损失越来越大,他可能对自己说只要价格反弹到他的买价就抛出。当价格继续下跌,对持续下跌的恐惧最终取代了对价格反弹的期望,他终于全部抛出——往往是在最低价附近抛出的。
总的来看,他的一系列小盈利经常被一长串大损失抵消,与巴菲特的成功秘诀“保住资本”正好相反。
没有标准,是否兑现利润或接受损失的问题就被紧张情绪支配了?在价格一路下跌的过程中,盲目的投资者不断寻找新借口,告诉自己某只股票可能是好股票,说服自己坚持下去,因此一直没有直面这个问题。
大多数人在感到迷惑的时候都会紧张,但无论如何都要行动。一个投资者可能无限期地推迟一笔投资, 但他回避不了兑现利润或接受损失的决策。只有明确自己的投资哲学和投资标准,他才能摆脱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