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在考察企业的经营状况时, 一定要排除非经常性项目这些偶然性事件的收益或损失,然后再来计算各种经营指标毕竟,这样的收益或损失不可能每年都发生。
巴菲特在2007年致股东的信中说:“2004年依持股比例,伯克希尔公司可分配到的盈余高达12.2亿美元,这个数字称得上合理,虽然吉列与富国银行因为选择权成本隐含不计而被高估、但同时可口可乐却也提到了一笔非经常性的损失。
巴菲特认为,在考察公司的盈利能力时,不仅要看公司的利润金额。而且要看公司的利润结构,即哪些利润是可以持续获得的,而哪些利润是偶然获得的 无论用什么指标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持续宽争优势,我们都应该排除非经常性项目的影响 只有排除偶然事件的影响,我们才能够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生产经营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评价公司当期经营成果和获利能力的各项收入或支出 非经常性损益包括资产置换损益,资产处置损益、委托投资损益、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或税收优惠债务重组损益、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等。
例如,某公司有一个价值100万美元的设备,设备使用期限为10年。每年计提10万美元作为折旧费用今年是使川该设备的第5年,设备的账面价值为50万美元 因为某些原因公司现在要出售这个设备 如果这个设备以70万美元出售,这个设备出售产生的20万美元收益将被记录在出售资产收益(损失)这个项目中 如果这个设备以40万美元出售。这个设备出售产生的10万美元的亏损也将被记录在出售资产收益(损失)这个项目中由于公司并不会经常出售生产设备、厂房等,这里出售资产产生的收益或损失都只是偶然性事件。因此这里出售资产收益(损失)这个项目就属于非经常性损益。
我们在考察公司的经营业绩时,必须剔除非经常性收益或损失,才能得知公司每年真正都可以持续的盈利水平,因为如果公司发生非经常性收益,公司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就高于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这样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益利指标就会比实际情况偏大:如果公司发生非经常性损失,公司利润表中所反映的当期净利润就低于经常性活动产生的净利润,这样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等盈利指标就会比实际情况偏小。
例如,某家公司2008年的净利润为200万美元,净资产为2000万美元,那么这家公司2008年的实际净资产收益率为10%,如果该公司2008年非经常性项目收入100万美元,那么账面上的总利润为300万美元,我们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5% ;如果该公司2008年非经常性项目损失100万美元,那么账面上的总利润为100万美元,我们计算出来的净资产收益率为5% .
如何判断某项损益的性质?
在判断某项损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时,应该考虑该项损益的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的大小。
(1)判断某项损益的性质,应主要分析产生该项损益的事项或业务是否为公司持续经营所必需,是否为公司发生的特殊业务。
从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看,特殊性的事项或业务具有高度的反常性,而且与企业正常典型的活动明显的不相关或仅仅偶然相关。如果产生某项损益的事项或业务是公司持续经营不可或缺的,则该项损益就不能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来处理 比如,公司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每隔几年要对设备进行一次大修理,因而不是公司的特殊业务,所发生的大修理费用就是公司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发生的费用,由此而产生的损益也就应该是公司的经常性损益。
(2)判断某项损益是否为非经常性损益时,还应该考虑损益金额的大小。
根据会计中的重要性原则,对于一些金额较小的非经常性损益即使将其视为经常性损益,也不会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分析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因此,对于一些明显可归于非经常性项目,但金额较小的损益。为了简化起见,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视为经常性损益处理。但是,如果这些损益对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将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时,仍然将其视为经常性损益就不恰当了。
(3)除了考虑损益的性质和金额外,还必须考虑其发生的频率。
产生非经常性损益的事项或业务应该是公司发生的偶发性事项或业务,也就是公司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能合理预计是否会发生的业务:正是因为这些事项或业务发生的偶然性,由此而产生的损益就应该归属于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
比如,公司于本年度获得了当地政府给予的一次性财政补助300万美元,使公司避免了出现亏损的不利局面,但公司对于以后年度能否继续获得此类补助则无法进行合理的预计,因此,本年获得的300万美元一次性财政补助就应该作为非经常性损益处理。由于这些损益都是偶然事件,所以相关数字一般会突然出现在损益表的最后几行。
巴菲特认为,把这些排除在外,无论用哪种利润指标都能准确判断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的差别会很大。当一家公司吹嘘它的利润有多么高时,投资者一定要搞清楚它说的是税前利润还是税后利润 因为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的差别实在是太大千万不要低估所得税的影响力。
巴菲特1999年在致股东的信里写道:“为了要更真实地反映伯克希尔公司实际的经营状况,我们运用了完整透视盈余的观念,这个数字总共包含前段所提到的账列盈余,加上主要被投资公司的保留盈余,按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未反应在我们公司账上的盈余,扣除这些盈余分配给我们时估计可能要缴的所得税。
巴菲特认为,净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但有一点。投资者一定要注意,那就是所得税对净利润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企业所得税的轻重、多寡,直接影响税后净利润的形成,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无论在哪个国家,企业都要为它们的收入缴纳所得税。每个国家规定缴纳所得税的标准不太相同。目前,在美国公司需缴纳的所得税金额大概为其税前利润的35%,在中国公司需缴纳的所得税金额大概为其税前利润的25%。
企业所得税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的税收政策,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方企业税收有很大差别 在我国, 般企业的所得税金额为税前利润的25%,但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金额仅为税前利润的15% 假设有两家公司每年的税前利润都是1000 万元,一家为普通行业,一家为高新技术行业。那么它们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分别为250万元和150万元,这之间相差了高达100万元。
另外,国家还规定了一些免税政策 例如国家规定经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年度起,免征所得税2年。企业在最初建立的几年里,处于发展阶段,通常都会需要很多资金投入,而这省下来的税款正好可以弥补资金的缺口,对企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投资时一定要注意区别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税前利润是指在缴纳所得税前的利润,就是企业的营业收入扣除成本费用以及流转税后的利润 税后利润就是在税前利润基础上缴纳了所得税后的利润。
有一年巴菲特买入了价值1.39亿美元的华盛顿公共电力供应系统的免税债券、该债券每年支付巴菲特2270万美元的免税利息。在巴菲特看来,这2270万美元的收益相当于4500万美元的税前利润。如果他要在市场上购买一家每年赚4500万美元税前利润的企业,那么他必须花费2.5-3亿美元。这么看来,这1.39亿美元的免税债券还是非常划算的。而且相对风险也比较小。
税后利润即是一个公司的净利润,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缴纳所得税后的净经营成果这个指标意味着公司在缴纳所得税后最终赚了多少钱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巴非特通常对一个公司一年内的净利润毫无兴趣,他认为,公司的净利润若有持续增长的态势,则这个公司就有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此外。净利润率也是巴菲特持续关注的另 指标净利润率是公司净利润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之间的比值。
巴菲特发现,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其报告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会明显高于它们的竞争对手 巴菲特说,倘若要在一家收入10亿美元、净利润为20亿美元的公司和一家收入1000亿美元但仅赚50亿美元的公司之间进行选择的话,他宁愿选择前者 因为前者的净利润率是20%,而后者的净利润率只有5% 可见,单独的净利润收入基本不能反映公司的经营业绩状况,但是利润华却能反映出很多公司与其他公司之间的业绩对比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