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還記得去年我說過,如果你有兒子或孫子出生,一定要幫他取名「東尼」。 但波克夏的董事-唐・考夫(Don Keough)最近有更好的想法:在審閱蓋可 2006 年的表現後,他寫信給我說:「甭提出生了,告訴股東們趕快把小孩的名字,都改成東尼、或安東尼(Antoinette)吧!」而他在信後面已經署名為「東尼」了。
巴菲特
我的搭檔、也是波克夏的副董事長-查理‧孟格(Charlie Munger),和我現在共同經營的波克夏,已經是一個龐大的事業體,其中擁有 217,000 位員工,年營收直逼 1,000 億美元。當然這並非我們原先的規劃,孟格一開始是以律師身份起家,而我則將自己視為證券分析師。從這些角色的觀點來看,對於任何形態的大型組織,在運作的健全性方面,我們都愈來愈抱著懷疑的態度。過大的組織規模,可能會造成決策牛步化、抗拒改變、甚至自以為是。邱吉爾(Churchill)曾說:「人們塑造組織,而組織成形後就換組織塑造我們了。」明顯的事實如下:1965 年時市值排名前十大的非石油公司-如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西爾斯(Sears)、杜邦(DuPont)、與柯達(Eastman Kodak)等,在 2006 年的名單中就只剩一家了。
但持平而言,還是有許多大企業的經理人表現非凡,像我馬上就能想到一些讓人推崇倍至的執行長,如美國運通的柴諾(Ken Chenault)、奇異的伊梅特(Jeff Immelt)、及富國銀行的柯塞維奇(Dick Kovacevich)等。不過我認為自己的定位,與他們管理方面的工作有所不同。而且我也不認為自己能欣然接受這些隨著地位而來,像是應接不暇的會議、演說、出差、慈善巡迴、與政府公關等義務。我很認同美國前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曾說的話:「繁重的工作也許壓不死人,但何苦冒這個險呢?」
因此,我決定讓人生過得輕鬆點,完全放手讓集團中的優秀經理人來表現,而我的任務,只有激勵、塑造及加強企業文化、及資本分配決策方面。而波克夏的所有經理人,也以認真的態度、及實際的工作成果,來回報我對他們的信任。
對於過去 42 年來的績效,尤其是 2006 年的優異成果,孟格和我感謝他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