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Berkshire錯誤訊息最離譜的是刊登在12月29號華爾街日報的一則新聞,那是一份一直以來我認為相當有用的報紙,在當天的頭版上(而且是頭條),刊登了一則簡短的訊息,以肯定的語氣報導Berkshire正大舉買進Conseco與Finova的公司債,這條消息又導引讀者到投資理財專欄的專題報導,在那篇文章的第二段,華爾街日報再一次毫無保留的指出Berkshire正積極買進Conseco與Finova的公司債,並強調金額已達數億美元之譜,只有到了文章的第18段(那時文章已換到新聞的內頁),文章才含蓄地表示買進Conseco的消息是由熟悉內情的人士所透露。
债券
嗯! 這篇報導不太對,沒錯,我們確實買進Finova的公司債與銀行債權,只是金額與報紙所說的有很大的出入,而但到目前為止,Berkshire公司以及我本人從來就沒有買進過Conseco任何的股份或者是債券。
有一位芝加哥報紙的記者長期追蹤Berkshire,其報導就相當詳實嚴謹,至於這一回,這則"獨家新聞"則是紐約報社記者所捅的僂子,我想29號當天應該是他相當忙碌的一天,因為下午他又在CNBC重複相同的報導,過了不久,一窩蜂效應產生,其他的新聞媒體開始跟進爭相報導相關新聞,其根據來源就完全只靠這則報導,結果竟造成Conseco的股價在當天爆量大漲,成為當天紐約交易所前十大成交量的公司之一。
在整篇報導當中,我沒有看到或聽到"謠傳"這個字眼,很顯然的,一向對於以使用語言相當謹慎而自豪記者與編輯,實在是很難將這個字眼引用在自己的報導當中,然而到底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形容呢? 我想應該也不是"消息來源指出"或是"據報導"等。
若把這個專欄取名為"今日謠傳",這實在是很難讓新聞媒體將之與自我形象劃上等號,這些新聞從業人員可能會覺得刊登這類明顯的錯誤就好像是L'Osservatore Romano(編按:該報專門追蹤教宗與教廷的訊息)開闢了一個小道消息專欄一樣,這些媒體機構確實經常廣泛報導各種未經證實的謠言,不管他們用了多少藉口作推托,最起碼,讀者應該看到誠實的用語-以保護投資人本身的財產身家,這就好像香煙盒上都會印有請吸菸者注意本身身體健康的警語。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允許媒體自由刊登或發表任何資訊,但新聞學的第一項原則卻要求媒體在判斷此真義時必須要小心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