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階層在員工認股選擇權會計問題上所扮演的角色絕對不能馬虎,最近有一群公司主管與會計師極力反對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打算將原先不實的選擇權予以更正,但結果卻沒有人公開表示支持,反對者甚至動員國會議員參與遊說,將這種虛增盈餘的議題提升到國家利益的層次。
股权
此外,我認為有些管理當局在公司再造與合併的會計處理上的心態更為可議,很多管理當局刻意操縱損益,欺騙投資人,而就像Michael Kinsley曾經批評華府的"真正的醜聞不是那些違反法律的,而是那些完全合法的行為"。
在以前透過財務報表,很容易可以分辨一家公司的好壞,但時至1960年代後期,卻掀起一波騙徒稱之為"大膽且富想像力的會計"的熱潮,(這種做法在當時受到華爾街人士的熱烈歡迎,因為他們從來都不會讓人失望),不過在當時大家都知道誰是老千,至於一般受到崇敬的美國大公司基本上都潔身自好,相當愛惜自己的羽毛。
只是近年來,道德逐漸淪喪,雖然許多大企業還是開大門走大路,不過卻有越來越多所謂高格調的經理人,(就是那種你想要把女兒許配給他或請他擔任遺囑執行人的人),漸漸認為玩弄數字以符合華爾街預期的做法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沒錯,有許多經理人不但覺得這類操縱數字的行為很正常,甚至是他們的工作責任之一。
這些經理人一開始往往就認定他們的主要工作之一是讓公司的股價越高越好,(關於這點我們實在不敢苟同),而為了撐高股價,他們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在公司營運上衝刺,只是當公司營運結果不若預期時,他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運用不當的會計手法,不是"製造"出想要的盈餘數字,就是預埋伏筆,在未來的盈餘做手腳。
而為了讓這樣的行為合理化,這些經理人常常表示如果公司股票的價格不能合理反應其價值,則公司股東的權益將會受損,同時他們也聲稱運用會計騙術以得到想要的數字的做法很普遍,而一旦這種"別人都這樣,為何我不行"的想法生根後,道德方面的顧慮早已消失殆盡,Gresham之子稱這樣的行為叫做:邪惡的會計創造出偽裝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