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對保險公司的盈餘數字時時抱持懷疑的態度,(當然也包含我們公司本身,事實證明確是如此),過去十年來的記錄顯示,有許多顯赫一時的保險公司報告給股東亮麗的盈餘數字最後證明只不過是一場空,在大部分的情況下,這種錯誤是無心的,我們詭譎多變的司法制度,使得就算是最有良知的保險公司都無法準確預測這類長期保險的最終成本。
会计师
但奇怪的是,會計師每年就是有辦法為就這些管理階層給的數字背書,並出具無保留的意見表示這些數字允當表達該公司,也就是他們的客戶的財務狀況,而事實上他們自己深知過去慘痛的經驗告訴他們,這些經過驗證的數字與最後可能結算出來的可能會有天壤之別,但卻還是仍然使用這種堅定的語言,而從另一方面來說,就算是歷史殷鑑在前,投資人卻還是相當仰賴會計師的意見,對於會計門外漢來說,他根本就不懂得「該財務報表允當表達」,所代表的真正含意是什麼。
會計師標準無保留意見查核報告的遣詞用語在明年將有重大改變,新的用語有相當的改進,但還是很難充分說明產物意外險公司在查核時所受到的限制,如果一個人想要描述一件事情的真相,我們認為給產物意外險公司股東的標準無保留意見報告中應這樣寫︰「我們仰賴管理當局提供損失準備與損失費用調整產生財務報表,而這些估計數字事實上影響公司盈餘與財務狀況甚巨,受限於損失準備的提列先天資訊的不足與我們必須提出的意見,我們完全無法對這些數字的正確性表達看法,等等」假若有人對這種完全不正確的財務報表提出訴訟官司(事實上就有),會計師一定會在法庭上做類似的辯解,那麼他們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坦白地說明他們真實的角色與所受的限制呢??
我們想要強調的是我們並不是怪罪會計師沒有辦法準確地評估損失準備(當然這會影響到最後的盈餘數字),我們無法原諒的是他們沒有公開地承認做不到這一點。
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這種不斷在提列損失準備時所犯無心的錯誤,往往也伴隨著許多故意的過失,許多騙徒就是看準會計師沒有能力評估這些數字,同時又願意配合為這些數字背書,假裝好像他們真的有這個能力,靠著這種方式來欺騙投資大眾賺大錢,在往後的日子我們仍將看到這樣的騙局持續上演,只要大筆一揮,盈餘便可憑空生出,前述我們建議的查核報告措詞,至少可以讓無知的投資人提高警覺避免遭到這些掠食者的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