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比較營業利益除以股東權益(股權投資以原使成本計)來評估企業單一年度的績效,至於長期評量的標準則須加計所有已實現或未實現的資本利得或損失,而一直以來後者會比前者歷年來的平均還要好,最主要的原因是前面所提那些無控制權的公司盈餘持續增加而反映在其市值之上,當然市值的變化是起起伏伏且無法預測,更無法真正去量化到底數字是多少,有時一個錯誤甚至可能把公司十幾年來的努力抵銷掉,但只要市場回復理性,市價便會反映公司累積盈餘的能力,有時甚至會在你的蛋糕上多得到一點糖霜呢。(1980)
股权
在現有經營階層接掌波克夏的十六年來,公司每股的帳面淨值(其中保險事業的股權投資以市價計)已由原先的19.46美元成長至400.8美元,相當於年複合成長率20.5%(事實上你「本身」作得也不錯,過去十年來人體內所含礦物質成份之價值以年複合成長率22%增加),值得鼓勵的是雖然我們也犯了不少錯但仍能達到這樣的記錄。(1980)
我們的保險資金會持續地將資金投資在一些經營良好但不具控制權且保留大部份盈餘的公司之上,依照這個政策,可預期的長期的報酬率將持續的大於每年帳面盈餘的報酬率,而我們對此理念的堅信不移是很容易用數字來說明的,雖然只要我們把手上的股權投資賣掉然後轉進免稅的長期債券,公司每年帳面盈餘馬上就能淨增加三千萬美金,但我們從來就沒想過要那麼去作。(1980)
很不幸的,公司財務報表所記載的盈餘已不再表示是股東們實際上所賺的。假設當初你放棄享受十個漢堡以進行投資,後來公司分配的股利足夠讓你買兩個漢堡,而最後你處分投資可換八個漢堡,你會發現事實上不管你拿到是多少錢,你的這項投資並無所得,你可能覺得更有錢了,但不表示你能吃的更飽。高通貨膨脹率等於是對資本額外課了一次稅,如此一來使得大部份的投資變得有點愚蠢,而近幾年來這個基本門檻,即企業投資所須最基本的報酬率以使得整件投資報酬為正可說是日益提高,每個納“稅”人就好像是在一個向下滑的電扶梯上拼命往上跑一樣,最後的結過卻是愈跑愈往後退。舉例來說,假設一位投資人的年報酬率為20%(這已是一般人很難達到的成績了)而當年度的通膨為12%,又若其不幸適用50%高所得稅級距,則我們會發現該位投資人的實質報酬率可能是負的。總之若只有外在的所得稅而無隱性的通貨膨脹稅,則不管如何正的投資報酬永遠不會變成負的(即使所得稅率高達90%),但通貨膨脹卻不管公司帳面到底賺不賺錢,只要像最近這幾年的通膨就會使得大部份公司的實質投資報酬由正轉為負,即使有些公司不必繳所得稅也是一樣,當然這兩者是交相存在在現實社會中。而以目前的通貨膨脹率來看,相信以適用中高級距所得稅率的投資人而言,將無法從投資一般美國公司獲得任何實質的資本利得,即使他們把分配到的股利一再重複地投資下去也一樣,因為其獲利早已被隱藏的通貨膨脹與直接的所得稅吸收殆盡,而如同去年我們所說的一樣,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目前無解(明年我們的回答很可能也是如此),通貨膨漲對我們股權投資的報酬實在是一點幫助也沒有。(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