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筹码分布呈现不均匀松散的分布状态。
形态种类:根据趋势的方向可分为向上发散和向下发散。
形成机理:在一轮行情的拉升成下跌过程中,由于股价的波动速度较快,得持仓筹码在每一个价位迅速分布。对于单交易日而言,其筹码换手率增大,在整个价格波动区域呈现出筹码分散的状态。如图7-6所示。
图7-6 上升多峰,行情确定
成本密集是下一阶段行情的孕育过程,成本发散是行情的展开过程。成本分布的密集和发散将投资行为鲜明地分为两个阶段,成本密集时是决策阶段,成本分布发散是决策的实施阶段。一旦成本密集就意味着发行了大规模的成交换手。这种大规模的成交换手意味着行情的性质将发生改变。
指标说明
(1)筹码分布是K线图(主图)可视区间的时间段内筹码分布情况。即:如果主图上显示某只股票2007年1月至2007年8月的K线图形,相应右侧显示该时间段筹码分布情况。
(2)用户可以通过放大、缩小K线图或移动K线图来观察不同时间段或不同趋势段(如:吸筹、拉升、出货)的筹码分布情况。
(3)动态筹码分布与均线系统、K线形态结合分析,会大大提高实战价位。
下面用对比的方法让用户清楚两种均线:价格均线和成本均线的共性和差异。
“价格均线”就是通常所说的5日、10日均线,均线一般与“K线”叠放在一张图中,便于用户使用。
价格均线通常有两个作用:一是反映该股投资者的最近一段时期市场平均成本。比如:10日均线的值为15时,就表示市场内近10天买入该股的人的平均持股成本为15元。二是反映趋势的变化。比如:均线的多头排列表示多头市场,均线的金叉即为买入。一个指示,想做两件事情,既想表达成本,又想描述趋势。事实上,这两件事情传统均线做得都不够好。
在反映股价趋势时,均线的多头排列、空头排列以及总金叉、死叉总比股价走势滞后不少。在反映市场成本时,由于其不考虑成交量,只考虑股价,所以也不能真实的反应市场的持股成本。
成本均线在计算中则不仅考虑了价格,还考虑了成交量的作用,并且考虑了在计算时间内短线客反复买卖的问题,所以,能够真实的反应市场的成本。股价是虚的,用很少的成交量可以作出一个很高或很低的价格,从而使均线也长高或降低,但成本必然是实的,必须有足够多的人买入股票才能使成本发生变化。举个例子:某只股票在连续4个无量涨停后,第5天放天量再收一个涨停,由于前4天是无量涨停,只有很少的人买入,绝大部分人均是在第5个涨停板买入的。那么,此时,市场日内买入此股票的人的平均成本应该与第5日的价相当接近才对。也就是说,第5天的放量涨停应该很快把均线拉下来才对。这时,成本均线能很快地被拉上来,但传统的5日均线由于未考虑成交量的因素,离收盘价就会很远,给人一种现在市场平均获利很高的假象。而事实上,现在的价格5日平均成本并不远。相反,当股价缩量上长时,传统均线会被很快地拉上去,而成本均线则不会被很快地拉上去,成本均线会告诉你,现在市场平均获利已很高了。
成本均线共有3条,即“5日成本均线”,“13日成本均线”,“34日成本均线”。
总而言之,成本均线与传统均线相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真实地反映了持股人的平均成本。
(2)成本均线的多头或空头排列很稳定,出现的假交叉比传统均线少得多。
(3)能够过滤掉许多庄家的骗线和洗盘。
如图7-7,7-8所示为传统均线图与成本均线图的对照:
图7-7 成本均线
总之,用户不应总是关心自己股票的买入成本,而应该时刻关心该股票的市场成本和股价已经上涨的幅度。因为股价不是以股民的买入价格为标准波动的,而是以庄家实力和市场的认可程度为核心变化的。
图7-8 普通价位均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