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之争落幕,但是争议并没有结束。
有些迷现在待解,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是既然是蹊跷,水皮相信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也许很久,也许很快。
万科之争表面上看皆大欢喜,但是个中滋味冷暖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表面上看,原来的大股东华润退出,股份转给了深圳地铁,价格不便宜变现了400亿,从国有资产增值保值角度讲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从失去宇宙第一大开发商的角度看则输得一塌糊涂,里子和面子都没有。
表面上看,新晋大股东深圳地铁是拣了便宜的,从恒大手中接过的万科股权每股价格只有18.8元,而支付的290亿中又有一大半来自银行的贷款,以加了杠杆的690亿资金吞下一个市值2400多亿的上市公司,虽然称不上蛇吞象,但也可以说有四两拨千斤之效。
表面上看,白衣骑士恒大许家印是最大的受益者,别看二级市场的那点钱倒贴了70亿给深圳地铁,那其实不就是个投名状吗!且不说深圳地铁的合作开发,就说恒大在深圳4200亿的旧城改造项目而言,这70亿又算什么?更何况,恒大由此和深深房的重组借壳即刻打通,而恒大2016年在香港市值最低才600多亿港元,现在翻了3倍达到2400亿港币还多,对标的正是万科估值,许家印借力打力,隔山都能打死牛,至于当初是救谁而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结果就是活好盘靓会做人,做好人,好做人。
表面上看,宝能老板姚振华也成了待价而沽的香饽饽,无论如何,宝能手中握有25%的投票权,没有宝能的配合,万科的董事会改组还会出状况,不过,姚振华本来也是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而来,能掌控万科最好,不能的话挣点钱也行,更何况宝能此役可谓威风八面,斩王石于马下,这种效果是多少广告打得出来的吗?更何况,万科的股价现在稳定在20元上下,姚的持股成本远低于深圳地铁,进出都方便,维护股价的压力已经被转移到大股东身上,即便赔钱,矩盛华的资产计划用的也是别人的钱,花谁的钱不心疼?正确答案是,花别人的钱!
表面上看,王石郁亮更是如愿以偿如释重负,但是万科的股权结构已经今非昔比,深圳地铁接近30%的持股量和员工持股计划又是个什么关系,如果达成一致行动人,那么万科就有了一般意义上的控股股东,而且是国有控股;如果大股东和员工持股会各自为战,那么万科这种公司治理结构又能维持多长时间?王石赢下的盘面只能说是惨胜,毙敌一千自伤八百,当然,男人争的是一口气,维护的是尊严,反正,王石就是硕果仅存的理想主义者,而天降祥瑞,得道多助,也算完美。
好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必须强调的是,好像。
好像一般而言就是假相。
真相是什么?
为什么万科的大股东会从华润变成宝能又变成深圳地铁,华润究竟是怎么想的?或者说傅育宁有什么难言之隐?又哪来那么大的魄力不接电话?
恒大本来公司注册地在广州,为此而迁址深圳,但是宝能本来就是深圳的公司,深圳市政府左右不了华润,难道对宝能也是无可奈何?姚振华的底气又是从何而来?
万科之争的背后是实业和金融资本的较量争夺,也是对公司治理的挑战和倒逼,不是一个野蛮人的说法就可以化解的,好像这么多年过度金融化的必然产物,不是万科成为标靶,就是格力成为标靶。
当然,董大姐可不比王石,当格力成为话题之时,一切突然就简单,好男不和女斗,这是古训,自古有之,叫你们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