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一封刷屏的中产绝望信:手握500万,北京却让我无家可归》的文章在网上热传。讲的是一个刚刚400万出手了朝阳区一居室的中产,在置换海淀区900万学区房的路上,先是遭遇“认房又认贷”新政,无奈假离婚,结果又遇上“离婚1年内无首套房贷优惠”的加码政策,最终绝望之下,无奈选择移民。
这一过程可谓跌宕起伏,充斥着中产式的无奈与辛酸,最终以移民告终,又有点振聋发聩的意味。可惜,大半篇幅都在描述移民的好处和程序,这让前文努力营造出的悲情荡然无存。
不管这是不是移民中介营销文,房价暴涨之下的中产焦虑,的确是时下的社会情绪。房价暴涨之下,煽动绝望和声讨政策,俨然都有政治正确的意味,也历来都是营销号的最爱。
但一如早前刷屏的深圳“中年危机”,中产式抱怨往往很容易陷入顾影自怜式的矫情,一副自己应得而未得的表情,仿佛全天下都欠自己一样。动辄贩卖绝望和被抛弃,那在地下室和城中村里挣扎的蚁族们该作何感想?
当然,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底线和生活追求,拿中产和蚁族来对比未免不公平。但500万的现金里,有三四百万是房产变现而来,这里所谓中产的含金量又有多大?如果不是原来的房子增值,以他们的工资,再工作上十年,恐怕也买不起海淀区900万的学位房。仅仅只是没有赶上下一路顺风车,就声称“无家可归”,是不是太矫情了点?
中产们所谓的委屈,在蚁族们眼里可能就是幸福。因为中产们还有选择,承受更高成本买房也好,搬到其他一二线城市也罢,选择移民也是后路。这些事情,对于蚁族来说都只是遥远的奢望。在严控人口、清理地下室、入户几乎不可能的北京,他们想要卑微地留下来,估计都变得困难重重。
当然,我能理解这位中产的愤怒与绝望。因为是卖一买一的换房一族,自然认为自己属于刚需,不该是政策重点打击的人群;又是由于政策变化导致的结果,历经卖房、假离婚的折腾,所以会有相对不公平感,原本以为一切都会水到渠成,结果却被半夜鸡叫打回原形。
在感到不公平的时候,他似乎忘记,自己不久之前还是房价暴涨的受益者。同样也忘记,政策并没有限制他们购买的权利,而只是提高了购买成本。如果因为自己走下高铁想搭飞机,却不料头等舱涨价,就抱怨连火车抛弃了自己,那不仅是矫情,更是逻辑错乱。
与其说这是权利被限制导致的愤怒与绝望,不如说是没搭上顺风车产生的心理不平衡。
倘若北京房价就此逆转,一路下跌,他还会抱怨“无家可归”吗?还记得2008年那些打砸万科售楼中心的杭州业主吗?起因不过是经济寒冬万科降价促销,老业主要求退房,却被万科拒绝。倘若当时他们果真退房成功,是不是两三年之后还要再砸一次,只是这一次的要求换成了“万科,还我房子”?
房子是用来住的,保证的是每个人都有购房的权利与可能,却保证不了每个人都能轻松地从绿皮车走上高铁,更不能保证中产们为了更美好的未来都能轻易换上头等舱。如果有一天,头等舱从高空跌落,那也怨不了别人。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确问题重重,无论是限制土地供给导致的人为紧缺,还是对房地产拉动经济的严重依赖,都值得诟病。耗尽祖孙三代积蓄买不起房令人愤懑,地下室里的蚁族们连市民资格都没有更值得关注,但显然,中产式的矫情,不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