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近期,军民融合又热火朝天了,至少舆论造势很猛,但市场上并没有多大反映,原因如何呢?接下来会有哪些投资机会呢?
一、资本“招呼”
近期,军民融合热度持续攀升,军民融合大会刚结束,管理层又发布了《2017年国防科工局军民融合专项行动计划》(简称《专项行动计划》),其中圈定30项年度工作任务。军民融合貌似迎来政策利好,但市场并没有较大反应。
这就让人起疑了,明摆着的利好为何没有反应呢?其实,细细琢磨也可以理解。
但从政策面角度来看,利好预期是存在的。但从政策进度来看,仅仅是完成顶层设计,虽然有相应《专项行动计划》出台,但具体惠及的企业待定,现在还是停留利好“全面打击”的状态。
从军工板块的估值来看,历来军工板块估值偏高,军民融合类的标的也是如此。当然,这也是由于军工类企业多为成长型企业、拥有高壁垒的技术所决定的。在当下市场行情中,投资中心在蓝筹股上,不受待见也算正常。
再者就是从资金角度来看了,配置军工类标的的资金多为分级基金、私募,而公募基金较少。经过“去杠杆”的洗礼,分级基金的出场使得军工经历一次大幅度暴跌,人气方面与资金方面回流军工尚需时间。
所以说,面临政策利好,军民融合并未呈现较大的反映。问题来了,军民融合有这样的处境,就不值得投资么?当然,不是!
二、军民融合长期布局逻辑已现
虽然,军工类企业要在股票市场有所表现,还需要克服一些问题。但现阶段,军民融合已经迎来长期的投资逻辑。
1.顶层设计完成 助推行业发展 不难发现近期的会议,管理层基本完成军民融合领域的顶层设计,《专项行动计划》的发布表明军民融合在加速落地,这样有利于军工类企业的发展,特别是结合军工科研院所改制和资产证券化,产业发展有望加速。
2.产业基金频现 企业有望受益 偏军工、军民融合类的产业基金如雨后春笋,发展较为迅速,此外军工央企也在设立基金,如总规模1500亿元的“国创基金”在今年5月创立,服务于航天、核能、船舶等军民融合产业。这样以来,资金面有了保障,有利于企业发展。
3.市场风格有变 长期布局可期 除了政策和资金面有利好之外,参与军民融合标的的资金性质在悄然改变,军工回落至14年牛市启动的水平,估值角度来看,军工类企业成长性未改,但估值回落,对长期资金形成巨大吸引力。
由此来看,军民融合还是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的,那如何布局呢?
三、投资方向
其实,说了这么多,感觉军民融合政策还是很难落实,投资方向也很难具体。在我看来,简单来看,军民融合意在融合军工央(国)企与军工民企之所长,促进军工产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另外,还能推动部分军用科技民用化,增加军工行业整体产值。
那具体投资方向就容易分辨了,对于“军转民”实施较为顺利的产业以及拥有核心技术的“民参军”类的细分行业龙头进行布局。
具体方向可以侧重两方面:
一是有望产业加速的北斗应用领域;
二是核心竞争力强的涉及军工企业,特别是新材料领域的民企。